恢復「官箴」 提升政府效能的第一步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右)6日再與賴清德總統(左)一同說明對美投資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川普上任後,發動以美國利益爲中心的單邊擴張主義,造成世界政經局勢動盪。臺灣身處亞洲地緣政治衝突焦點,未來四年發展必然是驚濤駭浪。值此關鍵時刻,社會團結是國家繼續前進的基礎,而官員的「官箴」則是讓人民信任政府,與政府共同打拚的起點。
「官箴」一方面代表政府上下溝通順暢,政策形成理性且具說服力,另一方面則是官員行爲舉止符合社會應有的規範。《公務員服務法》要求官員應忠心努力依法行事,並且「不得有損害公務員名譽及政府信譽之行爲」的底線。近日發生數例官員言行悖常,使得政府施政民調有每況愈下之勢,而重建「官箴」成爲政府必須重視的課題。
首先,《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執行職務,應力求切實」。最近醫院急診室人滿爲患已成民怨,衛福部長關心民瘼,下令開急診「綠色通道」並親自巡察,事後謙虛表示政策略顯成效。然而,基層醫護卻不埋單,除反應不解「綠色通道」外,更指稱是被臨時告知將待牀急診病患移至病房,以方便長官巡視。官員營造事實不符的政績,與傳言俄羅斯凱薩琳大帝南巡克里米亞,親信在「波坦金村」塑造繁榮假象作法如出一轍。顯然,政府急就章政策未能解決問題,反而斲傷威信。
其次,《公務員服務法》列舉誠信與謹慎是官員必須恪守的美德。經濟部要解決諸多困難課題,部長的言行更須格外小心。部長來自企業界,充滿活力與點子,上任便鼓吹「境外關內」協助高科技產業外移,隨後更提出讓人關注的「菲律賓種綠電」計劃。這些主張與民衆對經濟部促進產業發展的認知發生落差,民衆愈益憂心優勢企業外移與電價上漲對經濟衝擊,人心浮動卻未見政府安定民心。
第三,最近針對臺積電(2330)赴美大手筆投資,賴總統在記者會特別感謝臺積電就此案「跟政府保持密切聯繫,也說明了臺積電赴美的投資計劃」。可是,經濟部長事後受訪卻說,「臺積電要去談時,大家都不知道,對政府他也沒有說他要投資1,000億美元。」部長一席話直接對撞總統的說明,使得美國白宮、臺積電與我們政府間互動關係成爲羅生門,民衆開始懷疑政府能否有效因應國際變局。
第四,「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民衆對於官員的保證失去信心。「臺積電百分之百不會變成美積電」的承諾顯然是贅語,而部長以蒙古症(唐氏症)比喻臺積電是否被迫與英特爾合資,嚴重傷害英特爾與臺灣電子業的競合關係則更是多言。經濟部事後還得出面澄清,並且代部長對病患與企業造成困擾抱歉。對於國家重要政策,政府應「謀定後動」,而「多聞闕疑,慎言其餘」顯然是必要的修養。
第五,行政院回聘前交通部長爲有給職顧問亦引人側目。行政院長不以私廢公的用人,是肯定前部長專業能力。但社會對於政府是「 任人唯親 」亦或「用人唯才」已有定見。臺灣政權更迭,人事搬風難免出現良莠不齊;讓人遺憾的是政黨對立使得一半社會人才遭到冷落,而受重用者卻不乏裙帶攀附。公務員仕途風險升高,經濟部三位次長接連退休已是警訊,而全臺報考公務員人數十年來竟然減半,更是政府人才培育的空前危機。
臺灣身處霸權爭奪核心,政經局勢暗潮洶涌,唯有大家同舟共濟始能爭得生存空間。然而,觀諸最近接連發生官員言行有違「官箴」,實在需要當局警惕。畢竟,官員若「官箴」不彰,政府宣導政策成爲馬耳東風,絕非社會之福。期盼行政院長能要求官員誠信處事、謹言慎行,強調務實不務虛,恢復民衆對官員信任,提升公務員榮譽感,如此政府推出的政策纔有可能獲得社會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