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押注南韓26萬顆晶片!韓AI官員揭黃仁勳說法 真正原因曝光

人工智慧晶片巨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10月31日在APEC峰會活動。歐新社

美國晶片巨頭輝達10月31日宣佈將向南韓提供26萬顆人工智慧(AI)專用晶片,韓媒指出,主要考量在於南韓兼具軟體開發與製造業競爭力,是開拓「實體AI」時代的理想測試基地。報導稱,原本在軟硬整合方面最具條件的應是中國大陸,但受到美中關係惡化及貿易限制影響,輝達最終轉向南韓。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受訪稱,不打算將輝達最先進的Blackwell晶片交給其他國家,引發外界憂慮南韓可能遭受波及。不過,美國政府3日批准微軟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出口輝達最新晶片,顯示除了中國等敵對國外,美方仍持續向盟國提供相關產品。

輝達選擇南韓,主因在於南韓同時具備軟體開發能力與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報導指出,AI目前主要應用於軟體領域,但未來將深入汽車、造船等製造產業,象徵「實體AI」時代即將到來。

報導中說,美國雖爲軟體強國,但製造能力長期衰退,產業基盤已弱化,甚至航空母艦建造與維修都需向南韓求助。日本則已轉向半導體設備產業。

相較之下,中國原本是同時擁有軟體與製造實力的首選地,但受美中貿易戰影響,輝達無法在中國大規模投資,只能尋找替代市場,而南韓是目前唯一兼具軟體與製造實力、能取代中國的國家。

南韓媒體News1報導指出,南韓總統府AI未來企劃首席秘書何丁友(Ha Jung-woo)3日接受JTBC在YouTube的節目訪問,轉述黃仁勳向南韓提供晶片決策的說法表示:「美國製造業疲弱,歐盟雖有基礎但缺軟體,而南韓兩者兼具。原本中國最具競爭力,但投資受限,因此輝達只能選擇南韓作爲『實體AI』轉型測試平臺。」

報導指出,美中貿易戰反而意外讓南韓在AI產業中受惠。儘管南韓出口因中國需求下滑而陷入低迷,但在AI領域卻迎來逆轉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