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H20惹禍上身? 陸官媒列3大罪狀 高呼「不要買」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力推H20重返中國大陸市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輝達的AI晶片H20雖獲准重返中國大陸,然而這條迴歸之路卻是一波三折。大陸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公衆號「玉淵譚天」今(10)日突然發表評論文章,指出H20晶片不僅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在效能表現和環保方面也有所不足,因此建議消費者可以選擇「不買」。

H20是輝達爲了符合美國方面的出口管制要求,特別爲大陸市場量身打造的產品。今年4月,美國實施了針對AI晶片的出口禁令,一度導致這款晶片的出貨計劃受阻。不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7月訪問北京期間,已預告H20晶片將會獲得批准重返大陸市場。

然而大陸國家網信辦卻在7月31日突發聲明,宣佈已約談輝達,要求說明H20晶片後門風險。輝達6日纔在微博發表長文,再次向陸方喊話,強調晶片不存在後門、終止開關和監控軟體,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8日還報導,有美國官員透露,美國商務部已經開始向輝達發放相關出口許可證。沒想到「玉淵譚天」的最新報導中仍再次點出對晶片後門的疑慮。

報導中深入分析了晶片後門可能存在的2種形式。專業人士指出,硬體「後門」是晶片在設計或製造時留下的物理裝置,主要是具有「後門」功能的邏輯電路,而軟體「後門」則是在軟體中植入具有特定功能的指令,通過運行軟體來對用戶的系統造成破壞、竊取機密等。

奇安信威脅情報中心的安全專家進一步解釋稱,相較於成本和代價較高的硬體後門,透過軟體或軟硬體結合的方式設置後門,「纔是最靈活的」。

報導中還特別強調了輝達的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統一計算設備架構)在軟體後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前,全球有超過400萬開發者在使用CUDA,其覆蓋了全球90%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在一份詳細介紹「片上治理機制」的報告中披露,輝達的AI晶片其實已經廣泛部署了治理功能,只是其中一部分功能尚未被啓動。

「玉淵譚天」不但指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H20對於中國來說,都算不上是一款安全的晶片」,另外,在效能方面,H20的整體算力更是僅爲標準版H100的約20%,其GPU核心數量減少了41%,性能降低28%。在能源效率方面,H20的能效比大約爲0.37TFLOPS/W,低於0.5TFLOPS/W的節能標準。

報導最後強調,「當一款晶片,既不環保,也不先進,更不安全時,作爲消費者,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