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行:信號響起!“老鐵路”的最後一班春運崗
大瑤山隧道於1988年12月建成通車,是中國第一條通車的超長雙線電氣化鐵路隧道,曾經是中國最長的鐵路隧道。隧道位於韶關市西北坪石至樂昌間的京廣鐵路衡廣複線上,自北向南穿越大瑤山,全長14.3公里。
張灘站位於大瑤山隧道南頭8公里,京廣鐵路與京廣高鐵交匯處。站內共有上下行4條股道,張灘信號工區有老、中、青年8名職工駐守。春運期間,每天250多趟南來北往的旅客列車穿越大瑤山隧道。
即將滿60歲的廣鐵集團廣州電務段張灘信號工區信號工黃志行,日常負責道岔、轉轍機、信號機、軌道電路區段等信號設備維修養護工作。凌晨2時,黃志行身穿厚棉衣棉褲,提起笨重的工具箱走到工區門前,大嗓門藏“細心話”:“上下行股道無車,可以上道。”
工友們緊接着有序步入鐵路通道鐵門旁,沿着蜿蜒的鐵軌開始養護作業。黃志行幹起活來還是和年輕人一樣雷厲風行,動作麻利。他熟練地擰直型叉頭、卸鼓形銷,利索地掏出工具。他半蹲在路基旁邊,仔細標記墊片的位置,接着拿起一把開口扳手,擰緊豁口,找到合適的角度墊隔在套筒上,“砰砰”,鋼套好了。黃志行緊接着俯下身,調整蹲姿,對着頭燈照射的角度,打開轉轍機箱盒,依靠縫隙微弱亮光,來回操縱着道岔。現場每分每秒都很珍貴。道岔調試既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精度要求非常高。凌晨5時,工友們回到工區,脫掉厚重的外套,儘管略顯疲憊,但臉上的笑容卻透露出對工作的執着。
2000年,黃志行主動請纓來到張灘信號工區,身爲“老鐵路”,今年3月就要退休了。25年,工區就像一個帶着故事的“老夥伴”,歷經歲月洗禮,見證着鐵路的變化。工友們結束一晚的忙碌進入夢鄉時,黃志行還在忙碌着白天工作計劃。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彭新啓 通訊員鄧智雲 胡靖)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