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灘變果園!塔克拉瑪干沙漠織3046公里「綠圍脖」
七十載新疆沙海天山南北映新綠。(大陸央視)
七十載新疆沙海天山南北映新綠。(大陸央視)
七十載新疆沙海天山南北映新綠。(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新疆通過科學治理,荒漠和沙地面積「雙縮減」,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鉅變。
初秋時分,塔里木河下游整片牧場吸引20多戶牧民回來長住。而十多年前,因爲乾旱缺水,寸草不生,牧民被迫搬離這裡。
牧場復甦的密碼來自塔里木河上游的生態補水,7個大型水利樞紐蓄住了天山雪融水,沿途10條引洪乾渠和78條支渠如同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把水輸送到戈壁深處。水流之處,更多的植被得以復甦。
十年間,塔里木河下游河道一公里範圍內,地下水位擡升了約7米,2300平方公里植被得以恢復。牧民逐水草而居,熱孜萬古麗一家剛回到牧場的時候只養了100多隻羊,如今她家的羊已經增加到500只。
不僅牧民回來了,跳鼠、馬鹿等170多種野生動物也重新迴歸人們的視線。
像這樣的沙化土地,中共十八大以來,新疆已經治理了5.2萬平方公里,約相當於8個上海市面積。就在去年底,塔克拉瑪干沙漠歷史性實現鎖邊合攏,給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海織上了一條3046公里的「綠圍脖」。眼下,大家正忙着平整沙地,擴邊增綠。阿卜杜熱伊木家三兄弟就包下了1100畝沙地種植葡萄,當時,不少鄰居都說他們是異想天開。
三兄弟的底氣來自於擴邊增綠對生態的改善。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這處風口,大片防護林不僅擋住了風沙,也增加了降雨,旁邊的棗樹已經碩果累累。阿卜杜熱伊木三兄弟也放下心來,擴大果樹種植規模。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三兄弟種下的葡萄苗已經紮下了根。
沙漠成綠洲,荒灘變果園。如今在新疆沙區,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已達184.5萬畝,枸杞、甘草等沙區特色節水型林草產業蓬勃興起,沙產業年產值突破43.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