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祺罕見演超壞反派「每天練習20hrs」 拍完認了:歷史的殘酷
記者黃庠棻/臺北報導
劇集《星空下的黑潮島嶼》自開播以來即引起廣大關注。聚焦於白色恐怖時期,一羣被送往綠島的「新生」如何運用自身的才能,爲綠島的醫療、農業與教育帶來變革,同時尋找生命的嶄新意義,劇情深刻且感人。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上週播出的第五、六集中,劇情先以幽默溫馨的氛圍展開,黃河飾演的羅有德親手製作小提琴,王識賢則動手打造天文望遠鏡,讓觀衆忍不住笑說「根本像在上勞作課!」然而劇情瞬間急轉直下,王識賢與吳念軒飾演的角色再度被送回臺灣本島審判,命運未卜。結尾以安息歌作爲畫面落幕,深深觸動人心,讓觀衆直呼像經歷了一場情緒三溫暖,對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更加期待。
本週預告中,劇情將進入另一高潮,颱風夜中極端氣候下的醫療救援畫面令人感到緊張,而黃少祺飾演的角色也似乎將揭開塵封已久的過往秘密,引發觀衆高度關注。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劇中飾演「小月」的睦媄談到與遊安順、黃採儀的對戲經驗時,表示「一開始覺得順哥和採儀老師很有嚴父慈母的氣場,一直到殺青後我才發現,順哥可能是特別營造出『嚴父』的氣場,戲外的他其實總是笑咪咪的,反差感很可愛。」
對於拍攝颱風天那場重頭戲,睦媄也印象深刻「當時臺南正遇上寒流,我們一整晚反覆在風雨裡拍攝,即使裹着緊急救生毯,我還是冷到發抖,但順哥居然完全不受任何影響,我很佩服他怎麼辦到的,順哥只是淡淡地說『以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那份堅定讓我感到很敬佩。」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談到最難忘的戲碼,睦媄坦言是那場小月首次面對家人生命危機的橋段「那是她第一次不再乞求別人,而是靠自己動手、冷靜救援。那份相信自己、堅持到底的信念真的很打動我。」
飾演小月父親的遊安順也對睦媄給予高度評價「她表演慾望強烈,對角色有自己的觀點,能溝通、理解、細膩自然,讓我聯想到年輕時的葉全真。」談及颱風場景,他坦言「拍攝環境真的很艱困,心中不免忐忑,但又不得不接受,再緊急的情況下完成了手術,但也因此讓我的角色有了轉變,也象徵他開始理解女兒從醫的夢想,另外在畫面看到的縫合鏡頭,是用仿真皮的替身和道具,真的很逼真,也讓戲劇上才能表現出更多張力。」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而飾演趙任寧的黃少祺則透露,花了大量時間練習口音及語調,表示「幾乎每天練到20小時以上」,他提到角色詮釋上的挑戰「趙任寧是個內心深沉的人,雖然身處高位,內心卻充滿擔憂,但不能表露情緒。在部隊裡,不能慌亂,要把那份表面冷靜與內心波濤演得恰到好處,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表演歷練。」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黃少祺也感性表示「那個時代沒有選擇,只有生與死。我若是趙主任,可能也會爲了生存而做出那些選擇。人終究是有私心的,這是歷史的殘酷與無奈。」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由黃河飾演的主角羅有德,本週在劇中將創作小提琴曲,這是有德爲島上的新生夥伴所寫的作品,也是劇情預留的伏筆。而這首由知名音樂人陳建騏「代筆」創作的配樂〈黑潮島〉,也改寫成《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客語版主題曲〈無姓共名〉(華語版爲〈無姓同名〉),並由洪佩瑜以溫暖的歌聲詮釋,是她首次演唱客語作品,將帶來《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最後大結局。在戲劇播出之前,觀衆將有機會透過廣播電臺大首播,搶先聽到這首哀傷但不失希望與力量的好歌。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將在27日迎來大結局。(圖/記者黃庠棻攝)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是客家電視歷時三年耗資1.6億打造的旗艦劇集,每週日晚間9點,在客家電視頻道、中華電信MOD、HamiVideo影劇館+同步播出,一週兩集,週一、週二晚間10點在客家電視也有重播,臺視主頻每週六晚間10點播出一集。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也即將於4月27日迎來最終大結局,當天播畢後,在《星空下的黑潮島嶼》粉絲頁也有完結篇映後直播「新生大會客室」,邀來演員羣與觀衆線上互動。另外還有幕後紀實專書及「線上登島」互動網站,幫助觀衆延伸閱讀,在劇情之外更瞭解製作過程及歷史背景。即將展開的「岸內小旅行」,則將帶民衆一窺鮮少對外界公開的場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