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批北市賣聯開宅「帶頭炒房元兇」 國土署曝困境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開住宅法修法系列公聽會,有民團提出盼將TOD結合社會住宅,增加多元取得。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開住宅法修法系列公聽會,有民團提出盼將TOD結合社會住宅,增加多元取得,而非北市府把聯開宅市價出售求最大財務收入。民衆黨立委黃珊珊也說,以往北市只租不賣,政府不該成爲帶頭炒房的元兇,盼內政部要拿出態度。國土署也說,目前最大困境對土地價值差異大。

內政委員會今邀集各民間團體、學者及相關行政部門參與討論。OURs都市改革組織擔任秘書長彭揚凱表示,現在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僅是針對申請租金者,且是自願填寫,這樣的調查母體的數量及精準度不確定是否足夠?

彭揚凱也建議,政府能否參照國外建立登記平臺,讓想要社宅的人直接去登記一次,不僅可以直接蒐集資料,政府可以精準掌握需求,包括地點、無障礙設施等等,不用再像現在這樣每個社宅招租,就要重新登記一次。

針對多元取得社宅部分,彭揚凱認爲,目前均是用公有土地取得社宅,但他認爲有兩個潛力方向可納入住宅法,一個是結合都市整體開發,其次是結合大衆運輸導向的TOD,否則中央補貼大量財務給地方興建捷運,但現行機制並未將住宅納入評估項目,捷運開發仍停留在二十年前思維,以爲捷運周邊土地開發爲的是「賣房賺錢」,而北市更是要把一千多戶、出租率95%的聯開宅全數以市價出售,求最大財務收入。

黃珊珊也說,目前政府對於社宅評估需求,都只是喊數字,但卻沒有具體科學調查數字、調查母體不準確,民團盼建立登記平臺,知道哪些地方有多少需求、再去蓋社宅,「不明白內政部爲何不重視?」她說,喊出全國25萬戶,不該是隨便蓋在哪,數字達到就好。

黃珊珊說,過去財源不足,地方不敢自己蓋社宅,但北市過去幾年費盡全力蓋了兩萬戶社宅,盼財劃法過後,有3千多億下放到地方,中央地方在社宅政策應要有更大磨合。「以往北市只租不賣,但現在有新狀況,可能要把市府掌握的聯開宅開始賣,中華民國政府不該成爲帶頭炒房的元兇」,盼內政部要拿出態度,也要有統一規範。

國土署長吳欣修也當場迴應,現在要努力的是已完成都市計劃、區段徵收,但處於配地或剩餘土地的部分,都還在跟各縣市政府逐一努力協調,目前最大困境是大家對土地價值差異比較大,「縣市政府不該從增加財源概念去談,應要從開發成本平衡來談土地價值,中間土地取得溝通上存在落差。」

吳欣修強調,若未來受限財劃法重新財源分配,勢必要從新調整政策,未來要求地方政府整開區優先興建社宅,會列爲優先土地開發目標,讓其不至於淪爲炒房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