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最新採訪全文:全球供應鏈不會徹底脫鉤 中國創新不可阻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實習生蘇梓丹

“這是一個獨特的時期,這個時代前所未有。”7月20日晚間,在央視《面對面》的專訪中,黃仁勳這樣形容當前全球正經歷的人工智能浪潮。

黃仁勳是英偉達創始人兼CEO,他帶領英偉達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截至7月21日,公司市值高達4.2萬億美元。

在這位將GPU從遊戲帶入AI時代的企業家眼中,計算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工具,影響深遠,“我們重新定義了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業——人工智能。”

在這場採訪中,黃仁勳不僅再度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中國不是衆多市場中的一個,而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市場”,也強調了“競爭共存”的可能性。他指出,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龐大、最複雜、最精密的供應鏈體系,還在AI技術與應用層面展現出極強的韌性與創造力。

儘管當前中國市場受到一些供應鏈限制,但黃仁勳盛讚包括深度求索、阿里巴巴、月之暗面在內的中國企業“在受限條件下依然實現世界級創新”。

黃仁勳還進一步表示:“中國創新的步伐是不可能被阻擋的,英偉達能做出重要貢獻,AI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就像多層蛋糕一樣複雜。我們的芯片只是底層,上面還有系統、網絡技術,AI基礎設施、軟件、AI算法以及最上層的應用服務,整個系統異常複雜。”

談及供應鏈話題,黃仁勳直言:“全球供應鏈根本不存在徹底脫鉤的可能性,整個體系太複雜了,永遠都會相互關聯,這種關聯也是大家需要的,這正是供應鏈最妙的地方。”

在他看來,以當今各行業的複雜程度而言,根本無法想象一個供應鏈體系不相互關聯、不相互依存的世界。“這種相互依存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良性狀態,它能增強我們的抗風險能力。雖然我們在中國的生產規模不大,但我們服務的很多客戶、技術合作夥伴,都是在中國的供應鏈中。”

黃仁勳強調,英偉達依賴着一個由上百家技術合作夥伴構成的超級計算機供應體系,“敏捷”與“冗餘”纔是現代產業的根本邏輯,“這種全球協作的供應鏈,是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對競爭的態度。他坦承華爲是競爭對手,但用“非凡”“欽佩”“尊重”來形容這家企業。“他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你仍然可以欽佩和尊重競爭對手,並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手不是敵人,世界很大,我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競爭很多年。關鍵點在於,企業之間存在競爭,國家之間也存在競爭,但這些都可以共存。”黃仁勳說道。

他也對英偉達在中國的機遇持樂觀態度,他說:“我樂觀地認爲中美兩國能找到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方式,讓像我們這樣的美國企業能繼續在這個市場發展,並服務這個市場,我對這些前景充滿信心。”

同時,黃仁勳始終保持着一種危機意識,“我總是感覺我們快要倒閉了……我至今仍感覺每天都在面臨倒閉危機,這種意識永遠不會從我體內消失。”

話鋒一轉,這位前乒乓球運動員的鬥志溢於言表:“我也不希望它消失,因此我會努力率先抵達未來。但如果別人先做到了,那就這樣吧,我會努力追趕。”

以下是記者整理的《面對面》採訪全文:

主持人:看來你(爲鏈博會演講)提前做了充分準備 。

黃仁勳:是的,我今天(7月16日)起得很早,凌晨四點就起來了。

主持人:一開始你用的是中文,然後就放棄了,最後又換回中文,爲什麼?

黃仁勳:如果我全程用中文講,得花半個小時,太費時間了。而且我特別緊張,太緊張了。我中文是在美國學的,隨便學的,自己學的。

主持人:這次鏈博會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企業,因爲不僅是英偉達,全球企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黃仁勳:中國運營着全球數一數二的供應鏈體系,它的規模、複雜性、多樣性,製造商的產品類型、技術含量,參與建設中國供應鏈的企業數量,都堪稱世界級的奇蹟。中國還爲全球其他供應鏈提供設備、控制系統和零部件,所以說中國不僅自己做供應鏈,還研發技術和產品幫別人做供應鏈。

因爲全球供應鏈正日益多元化,甚至可以說正變得越來越冗餘,這其實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機會,把自己的供應制造技術推廣到全球,因爲世界各地都在新建供應鏈和生產線。但有一點不會改變,無論發生什麼,全球供應鏈根本不存在徹底脫鉤的可能性,整個體系太複雜了,永遠都會相互關聯,這種關聯也是大家需要的,這正是供應鏈最妙的地方。

以當今各行業的複雜程度而言,我們根本無法想象一個供應鏈體系不相互關聯、不相互依存的世界。這種相互依存不僅是必要條件,更是良性狀態,它能增強我們的抗風險能力。雖然我們在中國的生產規模不大,但我們服務的很多客戶、技術合作夥伴,都是在中國的供應鏈中。

全球供應鏈規模非常龐大,而且相互關聯。英偉達一方面受益於這個供應鏈,一個極其精密、先進且技術含量極高的供應鏈,同時我們的供應鏈也是全球性的,我們在世界各地都有製造合作伙伴,而且爲了構建我們的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我們需要100到200家不同的技術合作夥伴爲我們的產品提供支持。

供應鏈這個詞的誕生,源於多家企業共同參與產品製造的理念,不同於過去那種所有東西都自己造,完全大包大攬的生產方式,供應鏈是把全球各地公司,各個國家的看家本領都整合起來,這樣一來最終產品的質量比任何企業單打獨鬥做出來的都要好。

美國不可能獨自生產所有產品,這既不現實也沒必要。所以這種智慧,這種被稱爲供應鏈的絕妙創造,確實是我們這一代人想出來的。以前這叫生產製造,現在叫供應鏈管理,雖然生產仍是重要部分,但供應鏈整合非常複雜,堪稱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我在這裡(中國)感到非常受歡迎,我真心相信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非常歡迎並重視我們。如今對供應鏈的敏捷性、速度和自動化要求越來越高,這些要素對於這個越來越不穩定,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至關重要。實際上對於技術開發者和供應鏈專家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英偉達的優勢之一,就是高度敏捷的供應鏈體系。

主持人:你爲什麼強調“敏捷”?

黃仁勳:意思是不管遇到供應變化、需求波動、供應商斷供,無論什麼情況,因爲我們製造的產品極其複雜,如果我們的AI超級計算機中有150萬個零部件,那麼只要缺少一個零件,或某個零件故障或供應不足,整個系統就無法完成組裝。因此我們必須非常敏捷,能夠適應任何情況的變化,所以說供應鏈具備敏捷性,以及擁有支持這種敏捷性的技術,特別重要,這對中國是個大好機會。

我完全相信,雖然我們不願遇到斷供,可能是天氣問題、地緣政治問題,或者供應商質量問題,沒有人喜歡斷供,但供應鏈本來就是爲敏捷性而設計的,現在供應鏈都自帶很多備用方案,這就是現代供應鏈架構的聰明之處,當今充滿變數的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供應鏈的專業能力。

主持人:有人說H20沒能滿足中國市場需求,也有人可能擔憂這會阻礙國內創新,對此你怎麼看?

黃仁勳:中國創新的步伐是不可能被阻擋的,當然我相信英偉達能做出重要貢獻,AI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就像多層蛋糕一樣複雜。我們的芯片只是底層,上面還有系統、網絡技術,AI基礎設施、軟件、AI算法以及最上層的應用服務,整個系統異常複雜。

一方面AI的發展,需要這個系統每一層的創新,但如果某一層進展不夠快,工程師們足夠聰明,他們可以通過上下層的創新來彌補,從而推動整個系統前進。

這正是爲什麼你不得不佩服深度求索(Deepseek)這家公司的驚人創新能力,他們研發的R1模型是真正的創新,它重新設計了AI模型的很多運行方式,讓它們能充分發揮H20架構的優勢,這種做法非常有創意。

所以儘管是基於H20構建的,他們依然取得了世界一流的成果,這也說明研究人員和開發者們完全能夠根據不同技術層面的特點進行調整。我對中國的創新能力充滿樂觀和信心,不管手頭有什麼資源他們都能適應。H20雖然不是英偉達最頂尖的產品,但能力依然非常出色,正是這種架構定義,甚至可以說創造了現在的AI革命,所以即便放到今天它依然相當出色。

主持人:假設英偉達產品不受限制,英偉達能根據中國市場實際需求供應最新、最高端的芯片,誰會吃虧,誰會受益?

黃仁勳:這很難說,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沒有各種限制和挑戰,創新和發明往往就不會出現。DeepSeek的R1、阿里巴巴的Qwen、月之暗面的Kimi,這些架構都是真正的創新,而這些創新常常誕生於受限的環境中,有壓力纔會迸發絕妙創意。

當然人生的目標不是要承受壓力,沒人喜歡壓力,但當壓力客觀存在,而人們對創新的夢想、希望和渴望依然強烈時,他們就會創造出新的東西。我們看到在過去幾年裡,最近這兩三年,中國AI研究人員開發出一些突破性的成果,這些成果與世界其他地方非常不同,這讓我無比欽佩。

主持人:中國市場對你有多重要?

黃仁勳:中國不是衆多市場中的一個,中國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市場,這個市場的活力、創新能力、發展勢頭以及這個產業的發展速度,都是絕無僅有的。我們在這裡已經30年了,早在大多數高科技公司來華之前,我就到中國了,那時候中國只有聯想和長城這兩家科技公司,我的很多老朋友,都是一起在PC行業成長的。我要特別提到我在中國的幾位傑出朋友,阿里巴巴、美團、騰訊、百度、小米、比亞迪。

主持人:這次你來北京時見了雷軍。

黃仁勳:我們合作已經很久了,從小米創立之初就開始了。我們一起做過手機,現在我們正在共同開發人工智能,包括自動駕駛軟件,還有很多項目正在合作。中國市場既有活力,又有創新能力卓越的優秀工程師,中國計算機科學家數量是全球最多的之一,唯一能與之比肩的只有美國。而且終端消費者羣體規模極其龐大,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市場,而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市場。

作爲技術供應商,我們需要客戶,所有供應商都需要客戶,而這個市場非常獨特,你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參與中國市場的意外後果和長期影響雖然難以預測,但我懷疑結果不會樂觀。

我認爲這是一個非凡的時代,因爲這是一場全新技術革命的開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技術革命,智能的自動化生產、人工智能,現在非常明確的是,它將催生非常龐大的產業,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術,蘊含着難以置信的機遇。

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相對新興的科學,物理科學、化學科學、化學、物理、生物、量子,這些科學領域都有很長的歷史,可能有300年、200年或100年。但計算機科學相當年輕,它是我這一代的產物,直到我這一代,編寫軟件的概念才被認可爲一門科學。

在我們之前,過去60年一直由通用計算和摩爾定律這個概念主導。這種計算機架構的基礎框架,實際上決定了最終在上層運行的算法,英偉達在創造架構方面相當獨特。這個架構重塑了運行在我們計算機上的所有算法,這種重塑帶來了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論,還有很多不同的東西。

計算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工具,對每個社會都影響深遠,而我們這代重新定義了它,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業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或智能化不是某個特定產品的專屬能力,而是每個社會、每個行業、每家公司、每個產品的基礎。智能化或人工智能將成爲每個國家和社會的核心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電力和互聯網一樣重要,而且會比這兩者都更加重要。這是世界的一個獨特時期,我不記得曾有過這樣的時期。

主持人:爲什麼這麼說?

黃仁勳:我不記得上一次有如此影響力的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給我舉一個例子,說說還有哪個時代、哪種技術,能像這樣同時佔據全世界各國高層、科技界領袖、企業領袖,幾乎每個人的首要關注點,我不記得有過任何類似的情況,這非同尋常,已經無法用尋常眼光來看待它帶來的非凡影響。我們必須認清當今在世界中的位置,不能自滿,要珍惜這個機會,感恩這個機會,並竭盡全力把握這個機會。

主持人:這個新世界是什麼?

黃仁勳:我們將擁有過去對我們來說相當艱難才能獲得的能力,這就好比,突然之間我們都能跑得比任何人都快,我們都能每小時跑60英里、70英里、80英里,現在我們都能飛了,而過去人類是不能飛的。歷史上從未有過一種技術能提升所有人,或許你根本沒有大學文憑,或許你只拿到了高中學歷,或許你對某個想學習的新應用領域一無所知,對我來說可能是數字生物學,或許你不是個很出色的藝術家但你想表達自己的創意,或許你不擅長寫作,但因爲人工智能你突然就能講故事了。

由於人工智能的突然出現,我們所有的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平等工具。對於那些過去覺得科技沒有服務到他們的人,因爲過去的科技很難用,如今的人工智能技術觸手可及,而且簡單易用。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接觸人工智能,我們抓住這個機會提升所有人。

如果我們不在這裡,本地市場也會得到服務,這裡有很多創新型企業。華爲不僅極具創新力,更是一家規模和實力非凡的公司。華爲比我們大得多,從規模、人員規模和技術能力來看,他們既廣又深。如果有人仔細看過華爲手機,就會明白其中蘊含的技術奇蹟。如果你看現在的華爲,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非常出色,AI技術也相當卓越。這是一家擁有強大芯片設計能力、系統設計和系統軟件的公司。

如果我們不在這裡,會有中國創新者、芯片公司和華爲爲這個市場服務,很多雲服務提供商也會自研芯片。所以我認爲中國AI市場,無論有沒有英偉達都會進步,如果我們不在這裡,華爲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對人類創新能力的信心,有志者事竟成。華爲取得的成就完全值得尊重與讚賞。這是一家非凡的科技公司,只要他們決定專注並投入的領域,就一定能做好。

主持人:華爲是你們的競爭對手,還是合作伙伴?

黃仁勳:首先從企業哲學、企業文化、他們挺過的難關、取得的成就和構建的事業來看,除了非凡這個詞,你找不到其他評價。

他們的成就值得欽佩,這家公司依然極具競爭力,他們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但你仍然可以欽佩和尊重競爭對手,並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

對手不是敵人,但世界很大,我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競爭很多年。但我對他們的感情是欽佩、尊重並且充滿競爭意識的。關鍵點在於,企業之間存在競爭,國家之間也存在競爭,但這些都可以共存。

主持人:你曾說過所有會動的東西,未來都可能機器人化,而且很快,有多快?

黃仁勳:就是現在。我們看到中國遍地都是自動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在這裡的發展速度,比任何地方都要快。小鵬有、理想有、蔚來有、小米有、比亞迪有。所以將人工智能、軟件和機械系統融合的能力,對中國來說是非常自然的能力,所以這對中國來說是個非凡的機遇。

我的很多中國員工和我們共事超過二十年,我們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設有辦公室,我每年都很喜歡來和他們一起慶祝春節。英偉達正在成長,這裡有傑出的人才,我們還有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和客戶,我希望能繼續爲他們服務,因此我對英偉達在中國的機遇持樂觀態度。我樂觀地認爲中美兩國能找到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方式,讓像我們這樣的美國企業能繼續在這個市場發展並服務這個市場,我對這些前景充滿信心。

我和我的中國員工共同締造了這家世界級企業,我爲他們感到無比自豪。我們的任務很單純,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我們能掌控的事,盡最大努力發展尖端技術,培育和服務全球開發者與研究者的生態系統,在我們被允許的市場開展業務,當然要遵守每個國家的法規和法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規,我們必須全部遵守。但我相信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依然有可能打造一家極其偉大的公司,這家公司將服務這個非凡的時代,服務於這項非凡的技術,並最終服務於全球各國、各個行業和各個企業。

主持人:你喜歡競爭?

黃仁勳:我熱愛競爭。在我之前那一代CEO們都是身經百戰的,他們把商業競爭和企業經營比作戰爭,我不這麼認爲。

主持人:爲什麼你不這麼認爲?

黃仁勳:因爲我們並非處於戰爭狀態,因爲我們在競爭,而事實證明你需要競爭來創造市場,你需要競爭才能爲雙方開創未來,所有偉大的市場都離不開競爭。因此從定義上說如果你想要市場,你想要繁榮,你想要增長,競爭就是伴隨而來的。所以我的核心理念是,在服務和推動行業市場發展的同時,幫助所有人成長是可能的,而最終你自己也會因此受益成長。

我尊重我的競爭對手,並且很樂意與他們相處。英偉達與全球許多公司競爭,在很多方面我的大多數客戶,也在與我競爭,但我們依然能毫無障礙地合作。因此我認爲在當今這個萬物深度互聯、彼此依存的世界裡,我在許多方面都需要依賴我的競爭對手。例如我採購大量英特爾CPU,也使用那些生產芯片,並與我競爭的公司的雲服務,所以我認爲在很多層面上,我們相互依存。

明智的做法是留出競爭空間,同時認清有些領域註定要競爭。我們可以充滿激情地競爭,而在其他領域我們將會合作。存在大量可以合作的領域,我們要尋找彼此合作的樂趣,尊重對方的競爭,並始終儘可能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未來對所有人都是未知的,這對每個人都是機遇,所以我每天儘可能早起,爲未來持續努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主持人:你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你帶着焦慮和擔憂醒來,沒有自信和驕傲,爲什麼?

黃仁勳:我不知道。我總是感覺我們快要倒閉了,也許是因爲創立英偉達時,我們確實時刻面臨倒閉危機。我是極少數從公司創立之初到現在還在的創始人,我不認爲此前有任何創始人見證過自己的公司從零成長到萬億美元市值,這種危機感始終如影隨形,那些創業初期的感受從未離開過我,我不敢有絲毫懈怠。

我從不自滿,始終保持着警覺。我總在想,就在我們取得某項成就的同時,別人也可能正在創造偉大,我忍不住想讓英偉達做得更多,也忍不住相信我們能實現更多,我至今仍感覺每天都在面臨倒閉危機,這種意識永遠不會從我體內消失,我也不希望它消失,因此我會努力率先抵達未來。但如果別人先做到了,那就這樣吧,我會努力追趕。

主持人:當CEO的樂趣是什麼?

黃仁勳:實話說當CEO大多時候並不那麼有趣,你時刻承受着壓力,33年來每一天每一分鐘,我都在壓力中度過,33年裡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公司、客戶和市場的重擔,這種壓力從未離開過我,哪怕一刻都沒有。

所以並不總是有趣的,有趣的是看到我們公司和員工的成就,有趣的是看到合作伙伴和客戶們的成就。

看到雷軍造的新車就很有趣,他成功造出了車,而且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麼驚人的成就。對我來說有趣的是,山姆·阿爾特曼推出ChatGPT O1,現在是ChatGPT O3。桑達爾團隊的德米斯·哈薩比斯推出Gemini Pro,埃隆·馬斯克發佈Grok,最新版Grok 4,這些都讓我感到有趣,我很享受,我很享受看到自己以某種方式,略微參與其中,並做出了貢獻。我喜歡看到別人成功並有所作爲,而我也能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但除此之外,擔任CEO每一天都承受着高壓,需要拼命工作。

主持人:但你還是想幹到80歲。

黃仁勳:我應該做,因爲我認爲我是最合適的人選。只要這個事實不變,我就應該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