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英偉達之芯》|硅谷芯王,爲什麼是黃仁勳?

科技圈“教父”的頭銜一直在輪轉——新千年的第一個十年屬於喬布斯,第二個十年被馬斯克佔據,最新的十年,這個頭銜跟黃仁勳的名字綁在了一起。

爲什麼是黃仁勳?一個10歲時移民美國的少年,曾經誤入一所青少年行爲矯正學校,是如何挺過來並變成出類拔萃的行業翹楚的?

工程師出身的他,是如何利用優秀的自學能力,成爲令對手生畏的企業家的?他主動出擊的風格如何與衆不同?爲何黃仁勳力排衆議支持CUDA,並以此甩開了競爭對手、獨步江湖?

黃仁勳給予厚望的並行計算,是如何等到了AlexNet神經網絡研究的突破,並引發人工智能的爆發的?

趨勢觀察家、知名科技記者斯蒂芬.威特詳細呈現在其最新力作《黃仁勳:英偉達之芯》中爲我們揭秘黃仁勳的傳奇人生、管理之道、技術之思以及英偉達的商業秘密。

作爲首部真正獨家授權採訪傳記,黃仁勳親述並親薦200位受訪者,英偉達給予從未有過的訪問權限,書中呈現了一個“過於”真實的黃仁勳和他的英偉達。

黃仁勳偉大的創業故事還在繼續,它的起意、發生、發展,正在顛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一切,而你將從《黃仁勳:英偉達之芯》窺見未來的可能性,從黃仁勳的經歷中獲得啓發和動力。

天生領袖者

我當時就決定不能讓他們離開我的辦公室,我要讓他們留下來與我合作。——吉姆·蓋瑟

黃仁勳就是那種天生的領袖,你會願意跟着他赴湯蹈火。

——比爾·戴利

黃仁勳、普里姆和馬拉科夫斯基一同走進律師吉姆·蓋瑟的辦公室,準備註冊公司。

蓋瑟經驗豐富,是硅谷最受歡迎的顧問之一。他對這幾位創業者印象深刻,尤其是黃仁勳,因爲黃仁勳給他留下了一個天生領導者的印象。

後來,在黃仁勳想挖比爾·戴利的時候,英特爾給戴利開出了更誘人的條件。戴利猶豫了一陣,最終還是選擇了加入當時還在虧損的英偉達。

那時,英偉達的股價已經跌到了個位數,大家都覺得戴利瘋了。但戴利卻毫不動搖:“黃仁勳就是那種天生的領袖,你會願意跟着他赴湯蹈火。”

與英偉達高管們交談時,能感受到他們嚴明的紀律性:黃仁勳把他們管理得如同緊繃的鋼琴絃一般。他們自信、聰慧,對每一個細節都準備得異常充分。

那些高管們不願意探討他們正在研發的技術可能帶來的未來影響。那種不情願,已經成爲了一種不安和恐懼。比起擔憂技術會滅絕人類,高管們更害怕黃仁勳的嚴厲訓斥。

工程化自我

現在,他依然在這樣做,只不過他正在“工程化”的是自己。他並非生來就是一位偉大的CEO,也並非註定會成爲這樣的人。他通過不斷的抽象思考,通過解決一個好CEO應該具備的輸入和輸出問題,把自己變成了這樣一個人。

——詹斯·霍斯特曼

從一開始,詹森就是一位世界級的工程師,他能夠預見什麼是可能的。

——坦奇·考克斯

他在技術方面的洞察力極爲深刻,總能提出關鍵問題。有時他甚至能在你自認爲是專家的領域裡搶佔先機。

——比爾·戴利

黃仁勳的思維方式並不像商人,而是更像工程師。他擅長將複雜的概念簡化爲基本原則,並運用這些原則創造出卓越成果。

對黃仁勳而言,做出決策需要冷靜分析,容不得希望等無用的情感因素的干擾。對他而言,商業不過是另一個工程問題。

工程師們試圖將複雜問題簡化爲基本原則,進而利用這些原則產生強大的效果。若要創辦初創公司,黃仁勳的首要任務是掌握這些原則。

黃仁勳之所以能在並行計算、人工智能、Omniverse等他人失敗的領域取得成功,源於他不容忍對未來進行毫無根據的臆測。

他總能冷靜地從基本原理出發去審視技術,既不受樂觀情緒影響,也不被恐懼所左右,僅憑一種冷靜且耐心的商業邏輯,將企業遠見推至極限。

除此之外的一切,他既不看也不去想象。唯有在理性的邊界,他才允許自己稍作逾越,涉足那朦朧未知的領域。

光速主義者

我總是要確保自己工作到筋疲力盡,這樣到了晚上,就再也沒有什麼能讓我失眠的了,這真的是我唯一能掌控的事情。

——黃仁勳

他在週五晚間發了封電子郵件,說我們將全面轉向深度學習,不再只是一家圖形芯片公司,到了週一早上,我們已經轉型爲一家AI芯片公司。真的,轉變就這麼快。

——格雷格·埃斯特斯

這個方法聽起來好像很難,但實際上,它真的能幫你減輕不少壓力。因爲一旦你明白了物理上的極限在哪裡,你就會知道,你的競爭對手也不可能比你更快。

——德布·舒奎斯特

舒奎斯特着手壓縮英偉達的生產週期,從原先的數月縮減至數週,最終創下了13天的新紀錄。

在激勵舒奎斯特的過程中,黃仁勳採用了一種名爲“光速”的調度策略。他滿懷熱情地將這一管理理念灌輸給每一位員工。

在英偉達,幾乎每位與我交談過的人都至少提及過一次“光速”。“光速”這個詞,並不像大家普遍認爲的那樣,只是單純指速度快。

黃仁勳所倡導的“光速”,是希望經理們能夠設想到,在沒有任何限制、一切條件都最理想的情況下,某項任務能夠完成的最快速度。

有了理想化的速度作爲參照,經理們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個既切實可行又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交付時間表。黃仁勳每天都在努力追求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光速”目標。

遠見與冒險

黃仁勳是個富有遠見的人,正是他讓我的畢生研究得以實現。

——邱定偉

他迅速就明白了,比所有人都快,他是首位發現其潛力的人,真的是首位。

——戴維·柯克

倘若我們未能重新塑造計算機圖形技術,倘若我們未能重塑自我,並拓展處理器可實現的領域,我們終將淪爲平庸而消逝。

——黃仁勳

黃仁勳深信:在某個角落,定有某位狂熱者,其理念將通過CUDA得以驗證。

在某處,定有某位研究生將跳過煩瑣的資助申請,用微薄的生活津貼換購一個英偉達GPU,從而掀起一場技術革命。

在某處,定有某個被忽視的科學領域,正靜候CUDA的強力加持,以徹底顛覆舊有範式。

黃仁勳斷定:神經網絡將徹底變革社會,而他可以通過CUDA在必要的硬件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他宣告自己將舉公司之力投入這個項目的發展。英偉達迅速從一家形芯片公司轉型爲AI芯片公司。

黃仁勳的宏偉願景,是將英偉達的計算機圖形研究與生成式AI研究相融合。當這些技術匯聚一堂,用戶只需簡單的語音命令,便能創造出完整的宇宙。

深度學習與英偉達的業務契合得如此完美,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而黃仁勳則將其稱爲“基於願景的運氣”。

堅持主義者

他的愛好就是工作、發電子郵件,然後再工作。

——德懷特·迪克斯

我們其他人的工作,僅僅是爲了減輕詹森的負擔而已。

——比爾·戴利

黃仁勳遠離紛爭、以身作則、勤奮工作、遠離八卦,也不居功自傲。

每當產品面臨延期或無法兌現某些承諾的功能時,他總是會迅速提供詳盡的解釋,闡明問題的根源、責任人以及他打算如何解決問題。

每當他說要做什麼時,最終都很有可能做成。

倘若說他的生活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題,那便是“放大”;他一次又一次地執行着勤奮、勇氣和掌握基本原則的簡單準則,成效越來越大。

當他決心提升自己時,便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他比任何人都更努力,似乎從不會感到沮喪或陷入困境,他從未陷入過止步不前的境地。

相反,黃仁勳總是帶有一種適度的滿足感,耐心地專注於打磨基本功,並逐步將這些轉化爲實戰技能。

超絕意志者

我渴望活下去的意志,超過幾乎所有人想要殺死我的意志。我希望各位有機會經歷大量的痛苦和磨難。成功不是來自於智慧,而是來自於性格,而性格是經歷苦難塑造出來的。

——黃仁勳

對自己期望非常高的人,往往韌性也低,不幸的是,韌性對帶來成功至關重要。我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我的期望很低。

——黃仁勳

黃仁勳堅定地開發並行計算,儘管之前每個嘗試將其商業化的人都以失敗告終,但他還是勇敢地與華爾街背道而馳,10多年來一直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

這期間,英偉達的股價萎靡不振,他也不得不抵擋住惡意收購者的攻勢。直到2012年,多倫多的一羣學者購買了兩張消費級視頻遊戲顯卡,用於訓練神經網絡。

當黃仁勳看到神經網絡在他的並行計算平臺上訓練速度如此之快時,他毅然決定將整個公司的命運押注在這種意想不到的共生關係上。這一大膽的企業戰略押注成功,英偉達的市值飆升了數百倍。

如今,所有主流的人工智能應用,都是在英偉達的機器上開發出來的。正是由於算力成千億倍的增長,才使得現代人工智能的繁榮成爲可能。

憑藉在硬件上近乎壟斷的地位,黃仁勳無疑成了人工智能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來源:商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