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旋風再起!散戶別隻看機器人股 還有1族羣跟着飆
機器人應用場景已從工業自動化,輻射至醫療、物流、教育等多元領域,機器人正快速躍升爲未來經濟主軸之一。( 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
編按:臺北電腦展20日即將開幕,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再度獲邀19日演講,暢談機器人前景,但他還未抵臺,機器人相關個股12日率先狂漲迎接,其中羅升、彬臺、聯策、東臺、穎漢、和椿等6檔亮燈漲停。
===================
AI、感測技術與邊緣運算的融合,讓機器人具備更高智慧與靈活性,應用場景也已從工業自動化輻射至醫療、物流、教育等多元領域。在全球科技大廠搶進,加上各國政策與資本推波助瀾,機器人正快速躍升爲未來經濟主軸之一。
近期面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不斷搖擺,資本市場也歷經三溫暖,股匯債市均經歷大動盪,因此目前不論是企業、機構法人或投資人皆轉爲保守,不過,市場動盪並不影響產業長線發展,產業界仍如火如荼投入新科技應用,尤其機器人領域。
日前,英特爾(Intel)於Foundry Direct Connect 2025上展示其與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合作的機器狗Chip,並在晶圓代工工廠內導入,用於工廠巡檢。機器狗Chip具備先進的熱成像技術,能夠精準監測工廠設備的運作狀態,並即時收集關鍵數據;這些數據將實時傳輸至高級處理控制系統,透過AI監控平臺進行分析,實現對潛在問題的早期預警和預防性維護。英特爾亦強調,自動化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文化和思維的轉變,讓員工更專注於高價值的工作,同時提升整體生產力。
英特爾、特斯拉捎來利多
同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大膽預測,未來五年內,機器人將超越人類頂尖外科醫生,並指出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在進行腦機接口電極植入時,必須藉助機器人操作,原因是人類醫生難以達到需要的速度與精度。馬斯克舉例,Neuralink開發的R1機器人已能在約十五分鐘內將六四根細如頭髮的電極絲植入大腦皮層,並精確避開血管,達到微米級精度。
馬斯克近來也宣佈五月起淡出川普政府效率部(DOGE)職務,專注特斯拉經營,在特斯拉官網上也釋出機器人部門擴大招兵買馬的訊息,目標明年旗下人形機器人產量要較今年大增十倍。而先前在財報會議上,馬斯克首次展示了位於加州弗裡蒙特的Optimus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並表示在今年底前,要將數千臺Optimus機器人投入特斯拉的工廠運營,目標在二九到三○年實現每年數百萬臺的量產規模。
當前的機器人技術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受惠AI、物聯網(IoT)、感測技術與邊緣運算的整合加速,機器人已能適應更復雜、動態的工作環境,且在成本大幅下降之下,均帶動產業進入快速躍進的關鍵時刻;從傳統工業自動化延伸至智慧製造、物流、醫療、農業、家庭照護乃至娛樂與教育,機器人可以說正在改寫產業運作邏輯,並從輔助角色蛻變爲主動參與生產與生活的智慧主體。
機器人應用全面開花
像是亞馬遜在全球倉儲中心部署超過七五萬臺Kiva機器人,用以加速分揀與包裝流程,提升出貨效率;醫療領域方面,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能輔助手術醫師完成高精度操作,逐步擴展至泌尿科、心臟科與婦產科等科別;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推出的Go2機器狗內建語音交互與自主避障能力,可用於安防巡檢、教育演示與災難搜救。
而這場由AI驅動的機器人技術革命,不僅是製造模式的重塑,更是全球資本與政策競逐的焦點。鑑於龐大的應用場景與商機,機器人成爲各國企業與政府爭相佈局的戰略高地,顯示在這場機器人的應用浪潮中,誰能緊抓趨勢,就有可能主導未來十年的經濟主旋律。法人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一五○家企業投入,主要分佈在中、美、日,合計佔約六五%。
其中,美國以AI與晶片爲重要優勢,在當前模擬數據訓練平臺前三大者包括特斯拉的dojo、輝達的Isaac GR00T,以及Google的RT、Auto RT;此外,波士頓動力、Agility Robotics、Figure AI、Apptronik等亦均深度佈局機器人研發。中國在積極推動自主供應鏈趨勢下,快速擴大市場規模,以小米、雲深處科技、優必選等公司引領,並不斷壯大供應鏈,甚至有可能在此領域與美國一較高下。至於日本長期以機器人技術見長,尤其在組件製造與機構整合方面具備競爭力。
各國政府亦推出相關補助與政策,促進機器人創新應用,包括歐盟推動「Horizon」計劃支持機器人研究;中國「十四五」明確機器人列爲戰略性新興產業;臺灣的科技部與工研院也持續投入自主研發資源,培育技術能量與產業鏈。
臺廠擁關鍵零組件技術
綜上,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全球科技巨頭對機器人技術的高度重視,亦象徵一場產業升級與投資重組的浪潮正蓄勢待發。從供應鏈來看,機器人上中下游分別是原材料和零組件、製造商和系統整合商以及終端應用;臺灣廠商主要專注於零組件製造,在機器人產業鏈中屬於上游供應商的角色,提供中游的系統整合商(如機器人四大家族)關鍵零組件,包括控制器、伺服馬達、滾珠螺桿、行星減速機、HD減速機、機器視覺、感測IC、軟硬體模組等,皆是臺廠專精的領域,可持續關注相關個股後續接單與營運狀況。
此外,在機器人佈局中,值得留意的還有無人機。在AI、自動導航、電池技術成熟並整合5G等通訊傳播,加上法規的鬆綁,使無人機的應用範疇已經從最初的軍事用途擴展到包括災害救援、高空攝影、農業、林業、漁業和牧業等各種領域,帶動無人機市場快速成長。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二四年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四○○億美元,三○年上看八○○億美元;而BCC Research預測,二三年全球無人機市場價值爲三○四億美元,至二九年將飆升至六一二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爲十二.六%。在此趨勢下,臺灣無人機產業同步加速起飛,根據經濟部預估,至三○年,臺灣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新臺幣八○○○億元至一兆元,顯示出龐大的成長潛力,可詳見後文介紹。
《先探投資週刊2351期》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51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