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評價DeepSeek和通義千問: 都是世界頂尖開源大模型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本報記者 鄭萃穎

7月17日上午,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先進製造鏈主題活動在京召開。英偉達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與之江實驗室主任、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在活動現場進行了一場爐邊談話。

黃仁勳認爲,DeepSeek和通義千問都是世界頂尖的開源大模型。中國在開源方面做得很出色,開源大模型不僅助力形成中國的人工智能生態,還推動了全球其他地區人工智能生態的構建。此次鏈博會期間,黃仁勳再次表達了中國市場對於英偉達的重要性。

開源的影響是全球性的

黃仁勳說,從2012年到2017年,人工智能技術的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語言理解能力快速進步,並超越了人的能力。如今,人工智能技術從感知型人工智能升級爲生成式人工智能。汽車和飛機提升了人類的移動能力,而人工智能技術將提升人類的智能水平。他認爲,人工智能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向物理世界滲透。

“我們現在處於推理型人工智能浪潮中,它的強大之處在於能夠理解信息、生成信息,還能一步步拆解問題,解決我們從未遇到過的難題。下一個浪潮將是物理型人工智能,這種能力將應用於機器人等物理機械中。”黃仁勳說。

他還談到了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數據顯示,中國研究者發表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世界第一。”黃仁勳表示,中國在開源方面做得很出色,開源大模型不僅助力形成中國的人工智能生態,還推動了全球其他地區人工智能生態的構建。DeepSeek和通義千問都是世界頂尖的開源大模型,無論是醫療公司、金融機構,還是機器人公司,都能利用這些大模型並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調整。

至少要忙20年

黃仁勳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會爲科學發展帶來重大影響。晶體管是人類發明的,人類能用工具操控晶體管、進行芯片設計。但生物學是自然創造的,人類必須理解它。人類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理解蛋白質、化學物質、細胞乃至生命的意義,理解人體中的各種化學反應,進而研發出新的藥物,幫助人類延長壽命。“這其中有巨大的機會。”他說。

王堅向黃仁勳提問,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高度依賴硅基技術,人們用硅來提升計算能力、增加存儲空間,未來10年到20年,芯片技術發展會是什麼樣?

黃仁勳表示,未來硅基技術將在晶體管結構、封裝技術、硅光技術三個方面迭代。晶體管將向三維發展,下一代將是“全環繞柵極”晶體管。芯片領域也在發展,從單芯片到堆疊芯片、多芯片,封裝技術越來越先進。此外,黃仁勳認爲,硅光子技術將有很大創新空間。

“未來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英偉達的技術路線圖已經覆蓋了接近10年的未來規劃。”他對王堅說,“我們倆至少要忙20年。”

中國市場具有活力

鏈博會舉辦前一天(7月15日),英偉達宣佈恢復H20芯片在中國的銷售,並宣佈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全新且完全兼容的GPU。這則消息爲人工智能產業鏈帶來利好。

英偉達的產品應用於中國的供應鏈數字化管理、具身智能大模型訓練等領域。黃仁勳在鏈博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時提到,中國有數百個項目運用英偉達的Omniverse平臺模擬數字孿生,用於設計和優化工廠和倉儲系統。此外,有很多機器人在英偉達這一平臺的“虛擬世界”裡進行訓練,以便能夠在物理世界與人類安全協作。

黃仁勳此前在英偉達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機器人技術將爲公司帶來新的萬億美元級別的增長機會。英偉達早已不將自身視爲一家芯片公司,而是“AI基礎設施”或“計算平臺”供應商。

黃仁勳在參加鏈博會期間被問到,如何評價中國市場對於英偉達的意義。黃仁勳表示,對英偉達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市場非常神奇,具有活力,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獨一無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