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對中晶片禁恐令美失AI主導 比爾蓋茲:中核聚變研發或超車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美聯社)

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科學家正迅速崛起,成爲全球科研領域的主導力量。與此同時,Nvidia(輝達,另譯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指出,美國想要維持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必須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允許中國購買美國製的AI晶片,以確保矽谷企業持續在AI領域維持主導地位,確保中國持續依賴美國技術。美國科技億萬富翁比爾蓋茨近日也就全球能源競爭格局發表觀點稱,中國在覈聚變和核裂變領域,正日益挑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領先地位。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2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近600萬篇論文後發現,2023年在中美合作研究中,中方科學家擔任主導角色的比率已達45%,遠高於2010年的30%。若趨勢持續,中國有望在2027或2028年與美國並駕齊驅,雙方的主導比重將相當。

這份報告出爐時機正值美國科研體系面臨數十年來最大動盪。川普政府削減聯邦科研預算及裁員,引發人才外流,各國紛紛推出優惠政策趁機搶奪人才。分析指出,若美中科研走向「脫鉤」,中國在全球科研的主導地位反而可能進一步提升。

研究還發現,中國在關鍵技術領域正迎頭趕上。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列出的11項戰略技術中,包括AI、半導體、能源與材料科學在內的八項,中國研究人員預料能在2030年前達到與美國相當的領導水準。

面對全球科研重心的轉移,黃仁勳28日在華盛頓受訪時呼籲,美國應以長遠眼光制定AI政策。他強調,「一項可能使美國失去全球半數開發者的政策,不利於長期發展」。若美中科技完全分裂,加上美國持續收緊移民與出口政策,可能導致美國在AI競賽中落後。

黃仁勳透露,川普經常在華府深夜與他通話,討論如何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並促進經濟成長。他讚揚川普「具備贏的決心」,但也提醒對中政策需審慎拿捏,因爲中國擁有龐大的軟體開發者基礎與不容忽視的科技實力。

他指出,儘管北京聲稱維持市場開放,卻敦促企業拒用美國政府仍允許出口的H20晶片,輝達在中國的市佔率已從巔峰時期的95%降至零。他重申對拜登政府出口限制的批評,認爲此舉促使部分開發者轉向中國平臺,反而削弱了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影響力。

觀察者網引述彭博報導,比爾蓋茲近日就全球能源競爭格局發表觀點稱,中國在覈聚變領域的投入已達「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兩倍」,在下一代核反應堆研發賽道上,正日益挑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領先地位。

報導指出,比爾蓋茲表示,在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和核聚變技術的研發競賽中,中國正崛起爲美國的強勁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