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對DeepSeek R1的理解完全錯誤,這類模型需要更多算力支持
英偉達CEO黃仁勳再次試圖緩解投資者因DeepSeek以超高性價比模型異軍突起產生的算力需求擔憂。
美東時間3月19日週三,黃仁勳在英偉達年度AI盛會GTC上表示,對DeepSeek推理模型R1的擔憂完全是錯誤的,未來此類軟件將需要更少的芯片和更強大的服務器。
黃仁勳認爲,對計算的需求仍然極其高,人工智能(AI)推理推高了計算需求,能夠得出更復雜答案的新型AI模型只會增加對計算基礎設施的需求。
他說:
黃仁勳週二重申了他近幾個月來提出的觀點。他說:
黃仁勳還說:“去年,幾乎全世界都犯了錯誤。”
黃仁勳在演講中多次強調DeepSeek不會給英偉達帶來衝擊,還稱讚DeepSeek的R1模型爲“卓越的創新”和“世界級的開源推理模型”。
他提到,R1發佈後,市場曾誤認爲AI硬件需求會減少。他說:“市場認爲’AI搞定了’,我們不再需要更多計算資源。這種想法完全錯誤,恰恰相反。”
黃仁勳認爲,DeepSeek R1代表的“推理型AI”同樣需要很高的算力。傳統觀念認爲AI僅需預訓練即可直接推理,實際上推理型模型需要大量後期訓練和實時算力支持。
他表示:“推理是一個相當耗費計算資源的過程。像DeepSeek這樣的模型可能需要比傳統模型多100倍的計算能力,未來的推理模型需求還會更高。”
黃仁勳週二說,DeepSeek點燃了全球熱情,這對英偉達是好消息。R1的發佈不僅沒有削弱英偉達的市場地位,反而推動了全球對AI的熱情。
華爾街見聞 曾提到,今年1月推出R1後DeepSeek月末火速在海外走紅,DeepSeek僅以一小部分計算能力就能提供與GPT-4o相當的性能,衝擊了依靠昂貴GPU和大型數據中心開發頂級AI模型的既有模式,而且讓英偉達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市場擔心,DeepSeek式的軟件優化以及英偉達主導的硬件進步能極大地節省成本,可能導致對AI硬件的需求下降。DeepSeek普及可能意味着,AI行業不一定需要瘋狂囤積英偉達的高價芯片。
然而,從英偉達的角度看,隨着英偉達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推理效率提升,使得模型推理和智能代理的部署成本大幅降低,從而實現成本效益的擴散效應,實際的消費量反而會增加。正如黃仁勳週二演講所說的:“買越多、省越多。”
黃仁勳週三還對媒體表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短期內不會產生很大的破壞。他說:
黃仁勳提到,英偉達一直在與臺積電合作,讓對方爲在美國生產芯片做好準備,英偉達還有富士康和緯創等合作伙伴,正在合力將製造業轉移到美國。長期內,在美國製造將是非常有可能實現的。
英偉達週三表示,正通過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芯片。長期內,將把生產轉移到美國。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