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盤龍城遺址 列十大考古新發現
「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成功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張厚煒攝)
2025年4月24日,備受矚目的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在北京正式公佈,「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成功入選。
本次評選活動由文物局指導,文物報社、考古學會主辦。4月23日,終評會在北京舉行,20個入圍專案的代表依次登臺,圍繞各自專案的核心發現、研究價值及學術意義展開彙報演講。在每一位彙報人在結束演講後,評審專家都進行鍼對性提問,保證評審環節秉持嚴謹公正原則,依據考古成果科學性、創新性、影響力等多面向標準,對入圍專案進行深入評估與審慎考量。最終,經過激烈角逐與嚴格篩選,「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從衆多優秀專案中脫穎而出,榮獲「十大考古新發現」。
據瞭解,這是十大考古發現自1990年啓動以來,盤龍城遺址第二次入圍終評,第一次獲十大考古發現。是對盤龍城遺址最新考古發現的肯定,更是對盤龍城遺址十年探索大遺址考古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的充分肯定,還是對盤龍城近年在考古助力遺址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面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
盤龍城遺址近10年考古成果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揭示城市聚落變遷,展現長江中游早期文明進程。考古人員通過梳理過往資料和多年度的考古發掘成果,揭示出盤龍城城市聚落中心三個階段的變遷過程。近年在三個時期均有重要發現,早期階段的王家嘴地點發掘明確盤龍城遺址最早階段可至二里頭文化第四期,實證夏代晚期中原王朝對長江流域的影響;中期階段小嘴鑄銅手工業作坊區的發現確認盤龍城能夠鑄造青銅禮器,這一階段盤龍城成爲中原王朝控制南方的中心城市;第三階段,聚落的中心北移到楊家灣地點,在這裡發現大型建築基址和多座高等級貴族墓葬。
探索石構工程遺蹟,體現城市複雜結構與突出規格。從2015年開始,考古隊持續圍繞楊家灣區域的大範圍石頭堆積展開工作,先後發現石構方形基礎、完整陶缸埋藏、大規模石構工程遺蹟等。特別是石構遺蹟規模巨大,整體呈東西向分佈,並與楊家灣地點所見晚期大型建築、高等級貴族墓葬形成呼應,整體屬於盤龍城聚落晚期北部的外城。此類石構建築爲長江中游夏商時期遺址中首次發現,其巨大的體量和建設所需的人力、物力凸顯所在楊家灣地點在整個遺址的重要位置,也表明盤龍城所具有的中心城市的地位。
豐富的考古成果充分印證盤龍城遺址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武漢大學青銅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院教授張昌平指出,盤龍城是夏商王朝設立在長江流域的統治中心,開啓古代中國的中央─地方國家治理模式;盤龍城爲長江流域帶來青銅文明,推進長江流域的文明進程;盤龍城串聯起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形成大河文明中的雙大河文明結構。(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