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人設被戳穿:《挖呀挖》爆紅的背後,不過是資本遊戲!

黃老師

最先被關注的是黃老師的《挖呀挖》,隨後纔是桃子老師的《挖呀挖》,所謂作品沒有高低,只要是自己的付出,都值得被肯定。

《挖呀挖》之所以被肯定,除了作品適合幼兒階段,因爲旋律充滿朗朗上口,內容活潑可愛,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人的心。

桃子老師

甚至有不少網友表示:真想再回到從前,再回到幼兒園!

之後更是有“新華社”進行背書,大肆誇耀。

這也就讓“黃老師”瞬間成名,一度登上熱搜,成爲無數人口中“才女、好老師、幼師典範”等等,一系列的頭銜,瞬間讓這個本不出名的黃老師,成爲家喻戶曉的存在。

可在這背後,很早就有人提出質疑:第一,黃老師並非是真正的幼師,第二,背後有公司“無憂傳媒”;第三,有炒作嫌疑!

可惜,這些都被一一忽視,直到《挖呀挖》徹底爆紅,黃老師開啓直播帶貨並迅速離職,這一切,才最終被人揭穿。

第一點就是:黃老師並非真正的幼師,而是某培訓機構的老師。

第二點:背後的無憂傳媒,或許很多人僅僅將它當做一般的“MCN機構”,可實際上,無憂傳媒旗下籤約主播10萬+,助力打造頭部網紅。

同樣,黃老師從去年開始,就“發力”直播,只是一直不溫不火而已。

可隨着一首《挖呀挖》,她就不再是底層。

這也是她爲什麼能夠在成名之後,迅速離職,並開啓直播帶貨的原因,所謂網紅,最終都離不開“帶貨”。

與其說她是一個幼師,不如說她本身就是一個網紅,只不過未成名前披着幼師的外衣。

如今走紅,黃老師的選擇,不過是一步到位,僅此而已。

至於說,是否能夠被理解?

其實看開了,也就那樣,要知道守着培訓學校這點工資,確實不如帶貨賺的多,甚至說,以目前黃老師目前的號召力,一晚上的直播帶貨收入,可能就是之前培訓學校一年的收入。

有人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嗎?

我想,百分之九十的人,相信都不會放棄。

可實際上,隨後就出現了一個,那就是桃子老師,同樣一首《挖呀挖》出名。

當黃老師在帶貨的時候,網友開始不斷催問,結果桃子老師的答覆是:我很喜歡幼師這個工作,也很喜歡小孩子,不考慮直播和帶貨。

就目前來說,兩人不屬於同一個類型。

黃老師所謂的“老師”身份沒有任何保障,可能今天還在上課,明天就會失業,再加上她本身就是一個網紅。

所以成名之後,她選擇變現,本身並沒有任何問題。

只可惜,她這樣急功近利的手段,確實也像網友說的那樣:吃相太難看!

一點都沒有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渴望。

這樣的人設,真的有可能在短短一個月內,徹底崩塌。

大家關注的首先是《挖呀挖》,其次是黃老師,接着是網紅,最後纔是直播帶貨。

可目前來看,黃老師直接從老師,一步進入直播帶貨。

或許有人覺得沒問題,其實不然,這樣的操作模式,賺的就是成名個把月內,一次爆發的錢,相比之下,慢一點的腳步,才更加穩妥。

桃子老師的選擇,就更加穩妥,當然這得益於她首先是一個幼師,真正的幼師,其次纔是爆紅的網紅。

她這樣的選擇,仔細看,其實是理智考慮後的結果∶

第一,作品不是自己創作的,只是跟風拍攝,雖然成名,但並沒有後續發力的保證。

第二,一次成名很難理清關係,她沒有黃老師背後的資本,如果變現,等她理清關係,熱度早沒了。

第三,並不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網紅之路,相比於黃老師的快速離職,桃子老師更加喜歡教小孩子。

而黃老師的選擇,顯然急功近利了。

這下好了,成名之後,不僅迅速離職,還創建了很多羣,據說開始會員制,然後開啓帶貨,這樣急功近利的手段,不長久。

而且,這樣的行爲有可能後續面臨《小小花園》的版權問題。

個人推測,甚至都不需要一個月,我們如今被人追捧的黃老師,就會迅速失去如今的市場。

當然,桃子老師可能也會一樣。

因此對於黃老師的變現,確實不能苛責,畢竟失去這樣一個風口,再想爬起來,根本不可能了,只是覺得可惜。

出名一瞬間就迅速離職,光速變成帶貨主播,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可能個人選擇不同吧,畢竟這也不是錯,不過是一種營銷變現手段罷了。

還是喜歡桃子老師這種,能夠守得住初心的真正“幼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