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軍演 美國參院強烈建議邀請臺灣
美國和墨西哥海軍陸戰隊參加環太平洋軍演。(路透社)
兩年一度、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將在2026年舉行,但我國至今仍未獲邀參加,不過這次美國參議院初步通過的「2026國防授權法案」(NDAA),內文「強烈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我國參加2026年環太軍演,傳達出樂觀的訊號;不過學者認爲,環太軍演如今的政治外交意義已大於軍事意義,派觀察團或許比實際參加軍演更加務實。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表決通過「2026國防授權法案」(NDAA),提到邀請我國參加環太軍演的部分,有別於以往是用「建議」,這次是以「強烈建議」的字眼,並要求若未予邀請,則須由美防長向國會說明理由,種種舉措成爲我國離參演最近的一次,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爲我國可望獲邀參加。
不過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揭仲觀察,環太平洋軍演已是政治外交意義大於軍事意義,我國加入軍演不僅恐引發其他國家的疑慮,且也會與美國的一中政策發生衝突,種種問題美國不一定有能力處理,且中共也會視我國加入軍演爲挑釁、觸碰一中紅線,「即便打不了美國,教訓臺灣也非沒辦法」。
他認爲, 雖然美國視中國爲戰略競爭對手,但美國還是有顧慮,所以低調派觀察員到場、甚至派少量部隊參加陸上科目操演比較可行;如果是派機艦參演恐衍生太多問題,「光是軍艦過去要不要降國旗這個問題就很大」,因此參與軍演難度還是頗大。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張競表示,環太軍演操練的海上科目所假定的水文、地理、氣候等戰場環境與臺澎防衛作戰的狀況相差甚遠,就軍事上所獲得的效益相當有限,環太軍演就軍事外交而言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但美國國會年年都建議、次次都落空,這次的期望也不用很大。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表示,美國國會每年都提出多項友臺條款,但最終是否納入最後法案仍具變數,且內文僅是「strongly encourage(強烈建議)」而非「require(要求)」,且保留國防部長不邀請但需說明的彈性,一切都有變數;但對於臺灣是否能參加,在野黨始終保持樂觀其成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