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稅於民 給弱勢前行的力量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預估需舉債約1014億元,才能普發現金一萬元。記者胡經周/攝影

立法院三讀通過普發現金一萬元,把稅收超徵讓全民共享、還稅於民,民衆樂見其成,何況還真不少人民期待這個救急紅包。

明明是做對的事,不懂民進黨爲何千方百計阻撓?行政院長卓榮泰先是說一萬元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被網友罵何不食肉糜;又指普發現金需舉債千億,「道德上過不過得去」?這就讓人納悶,不是超徵五千多億?只不過把錢還給人民,怎麼變成要舉債呢?發錢給百姓一個小確幸,讓弱勢日子好過些,怎麼會陷入內心交戰呢?大罷免浪費民脂民膏,道德上就過得去嗎?何況現任立委任期尚久、凳子都還沒坐熱,就發動大罷免,道德上過得去嗎?

超徵稅收,從另一角度說明臺灣嚴重貧富不均、很多企業主不願和員工分享經濟成果。政府看到的是經濟繁榮表象,弱勢族羣看到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還稅於民,多少照顧到弱勢族羣,讓底層人們也能分享一點點經濟果實,用來補貼房租、水電、日用品等。當弱勢族羣房租繳不出來,面臨被房東趕出去,這一萬元不啻是天降甘霖。只是政府爲何對於給民衆一萬元紅包如此捨不得?

綠營及其側翼反對普發現金,且看現金髮下來後,搞不好他們比誰都高興。筆者有一名綠營同事,大罵普發現金不合理,我問她,那你要去領嗎?她回當然。我說領了別忘捐出去,她立馬說想用這筆錢出國旅遊。

嘴巴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一邊把錢往口袋塞,一邊罵在野黨浪費。就好比廚師端出一道道美味佳餚,本該被讚美,卻被謾罵,綠營側翼一邊批評不好吃,然後一邊把菜吃光光,真是吃飽了打廚子、唸完經打和尚。

還稅於民,南韓、新加坡早有先例。小女兒去年五月到日本打工度假,八月日本政府針對收入不多的民衆、包括在日居留的外國人發了十萬日幣現金(約合臺幣兩萬),今年一月份又發了三萬日幣。女兒高興地說:「日本政府又發錢了。」雖然她打工也被扣稅,但她說日本政府體恤民衆,因應萬物高漲,這幾年每年都發錢給民衆,她也因而受惠。

政府超徵稅收,表面看似經濟大好,但實際財富過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先前媒體曾報導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經濟繁榮的表面,是常被遺忘的社會底層,貧窮、疾病、孤獨、無助、陰暗、眼淚,那些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的人們。

不管稅繳多繳少,不可否認,經濟成果是全民共同打拚出來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雖然也是杯水車薪,但對許多家庭不無小補,對弱勢族羣則如春天的一場及時雨,滋潤乾涸的心田,帶來希望,因而有了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