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一年的王菲、舒淇、鈴木保奈美嗎?來看看“經濟上行的美”有多絕!

晚上好啊~

你們發現沒,今年流行這樣夸人:“ 有一種 經濟上行的美”。

我們今年寫過的、、,反響很好,也都被用類似的詞誇過。▼

現在所說到的“經濟上行的美”,幾乎都在 “致敬”同一個時代:那就是1990-2005年左右,也就是80後正年輕、90後正成長的時期。

我第一個想到《 東京愛情故事》裡的赤名莉香。她 笑眼彎彎、大聲呼喊“丸子”的時候,好像全世界的陽光都匯聚到了這裡,充滿希望!▼

我男神木村拓哉,也是在那個時期,拍攝了 轟動全日本的 口紅廣告,創下2個月賣出300萬隻口紅、 (在當時看來) 驚人的銷量紀錄,連海報也一夜之間開始被哄搶。 ▼

當時非常流行辣妹穿搭、 姐系 審美。最爲典型的要數全智賢19歲拍的佐丹奴牛仔褲廣告、手機廣告......熱辣得要命! ▼

樂基兒和張雨綺當時的街拍,到現在也好評度很高。 ▼

畫面沒那麼高清,帶着一種粗糙感,但每個人都看起來 氣血充足、髮絲飛舞,在鏡頭前大大方方展示身材,自信又瀟灑。 ▼

那到底什麼是“經濟上行的美”呢?

爲什麼人們又開始懷念起這樣的風格?

今天來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什麼是經濟上行的美?

指針撥回1990-2000年, 看看當時的影視劇、廣告可能會比較直觀(暴露年紀的回憶殺時刻來了)——

那時候的影視作品是百花齊放的。既有《粉紅女郎》這種,在當時看來比較新穎前衛,討論婚戀等女性話題的作品。 ▼

《好想好想談戀愛》, 猜猜戴墨鏡的都是誰 ▼

圖源@麗芙Liv

也有搞事業的職場劇。比如踩着細高跟,慾望野心都寫臉上,銳氣和衝勁直往外冒的職場大女主。《新聞女郎》 ▼

或者港劇《壹號皇庭》這種氣質型,非常職業OL風的。▼

我愛的Sammi,港女的利落幹練穿搭,到現在看也超級時髦啊! ▼

放眼歐美, 風格也是五花八門, 既有90s極簡風小黑裙,也有帥氣的皮衣look。還記得小貝夫婦風靡全球的情侶街拍嗎? ▼

現在辣妹風已經不稀奇了,但維多利亞在當時,可是古早辣妹團spicy girls裡的成員,人送外號——“高貴 辣妹”~ 甚至引領了英國曆史上一種標誌性的風格:wag style(太太團)。 ▼

小甜甜布蘭妮,她和賈老闆當時堪稱“金童玉女”,不過後來的故事令人唏噓。2001年 ▼

大家懷念的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以前的人敢穿。

曾刷屏cctv的美寶蓮廣告 ▼

顏色惹眼、飽和度和亮度能高就高。可以對比下當時的芭比粉(左)和這兩年的芭蕾粉(右),當然是後者更好駕馭,不過也能看出背後體現出來的是不同的能量。 ▼

1999年,潮流教母黎堅惠就已經在 記錄OOTD每日穿搭~ ▼

當時非常流行 bling bling的珠光眼影、玻璃果凍脣。

我估計很多年輕的朋友沒看過子怡2007年這段採訪,特別清透又到處帶着細閃的妝容,在燈光下真的美暈了。現在很少看到這種畫法。▼

“初代千禧辣妹”李孝利▼

“野蠻女友”全智賢▼

很多背心吊帶造型▼

這些不光是出現在廣告裡,可以看看真·90年代的街拍, 吊帶、緊身裙是隨處可見的“基礎款”。▼

很多女孩把日雜《昕薇》《瑞麗》《seventeen》奉爲穿搭聖經~▼

髮型膚色都有生命力。

頭髮可能會凌亂毛躁,但幾乎都非常茂密,沒啥髮際線困擾。 皮膚不一定白,但都透着血氣,有種“睡眠充足”的健康美。

舒淇、王菲 ▼

找到一些國內的老照片,是法國攝影收藏家托馬斯·蘇文,專門從廢品收購商回收的廢舊底片洗出來的,集中在1985年至2005年間。▼

之前也有分享過我媽媽以前的照片,很多人的關注點都是髮量! ▼

總之當時從熒幕前到大街上,每個人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和朝氣。

當時的風格不光是大膽,也是非常百花齊放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辣妹風、芭比風,包括後來創辦極簡品牌The Row的奧爾森姐妹,在當時她倆的穿搭也是很火的。▼

當然,千禧年也有一些現在回看依然讓人倒吸一口涼氣、不希望它回潮的審美——

Paris Hilton的千禧粉、低腰裙 ▼

連翻蓋手機也是鑲滿鑽粉粉的~ ▼

曾經風靡一時、但我現在依然看不懂的 Juicy Couture 絲絨鑲鑽運動服套裝! ▼

配飾極繁主義 ▼

看到這大家可能有答案了,我們懷念“經濟上行的美”,並不是懷念哪一種特定的風格,更多的是一種敢於表達自我、朝氣蓬勃、“勁勁兒”的生命力。

什麼造就了當時的風格?

風格是時代的縮影,經濟形勢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當時的審美。

我們在推送裡經常提到的裙長理論,來自經濟學家喬治泰勒,他在1926年提出:經濟繁榮時女性裙襬變短,經濟衰退時裙襬變長。也就是說,經濟不好,人們趨於穿得保守。 像2008年金融危機後,就是長裙迴歸主流。

而2000年左右是經濟上行期, 雖然沒有達到經濟和文化繁榮的頂峰,但是整體形勢是向好的。三宅一生 ▼

換句話說,預算充足~這點在時尚圈體現得也很直觀。

最典型的就是海盜爺時期的Dior秀場。1998春夏高定,還原了小說裡奢靡派對的紙醉金迷。

各式復古名伶 搖曳生姿, 沿着臺階步入舞臺中央。 ▼

謝幕這一幕像極了油畫。 據說整場秀一共花了200萬,刷新了當時巴黎時裝秀的紀錄,這樣的預算在後來也很少見。 ▼

2007年,時尚界“老頑童”Jean-Paul Gaultier,創作了至今看來依然是封神的宗教靈感秀場。▼

Jessica Stam的“聖母淚妝”,當時的設計師是真的可以被稱爲造夢師!▼

以及更加大膽,各個品牌都有不同的風格主張。

比如我們熟悉的繆姨,開創了ugly chic(丑時尚)風潮, 用了當時不流行的 暗綠色、鹹菜黃 ,以及印花、厚底涼鞋這些違背了90年代性感、極簡的主流審美的單品。

挑戰了女性一定要性感、美麗的“標準”,塑造了一種新形象。▼

回過頭來看如今的秀場,更多的是 打安全牌, 多少顯得平淡剋制了些。 業績 壓力也讓奢侈品牌更多回歸實用和經典。 ▼

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家的選擇。《紐約客》一篇探討“Instagram 臉”的文章裡提到:“我總感覺,技術正在重塑我們的身體,使其符合它的審美,只要能增加瀏覽量和點贊數,它就能將我們的臉塑造成任何模樣。”

雖說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但隨着流量成爲一種衡量標準,算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很多內容創作者。

《穿衣自由?:時尚背後的文化與抗爭》▼

爲什麼我們總是懷念過去的美?

爲什麼懷念起2000年的美?

其實不是懷念當時具體的穿搭,甚至說起那個時候的低腰褲、破布條般的裙子還有點抗拒,但無比懷念當時的氛圍,那種每個人都特別有信心,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的樣子,一切欣欣向榮,未來可期。

不過現在流行的靜奢風、知識分子風、高智高穿搭,其實也不見得不好,這種迴歸經典、追求實穿性和好質感的理念,是放到哪一個時代來看都不會過時的。

對比千禧年,舒淇現在的衣品其實更好、更適合她。 ▼

而且現在大家比以前對身材的包容度更高了,能去欣賞各種不同的美,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會選大碼模特和白髮模特去做更豐富的展示,從大牌到設計師品牌也都越來越注重可持續時尚和長期主義,這些都是很好的進步!

人好像總在懷念從前,對過去有種濾鏡。伍迪艾倫也在電影中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電影 《午夜巴黎》裡, 男主穿越到了20世紀20s爵士年代、流連忘返。 ▼

而那個年代的 人,又認爲19世紀末的巴黎纔是黃金時代。

“ 我們都曾渴望生活在別處。 ” ▼

好消息是,“我們穿件20年代的外套、50年代的傘裙,70年代的牛仔褲,就可以一秒找到那種重回經典的感覺,這是多麼簡單划算的一件事!”

《風格何以永存》▼

今天就聊到這。

願我們都有平靜開闊的心態,看待這世界上百花齊放的美,重拾認真穿的心情! 晚安:)

編輯:香草

實習生:灰灰、Zoe

統籌:Meow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繫我們【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