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7分上大學」奇異現象嗎? 「稻德國真遠」五大傳奇學校的終章

臺灣首府大學退場,由臺南市政府接手規畫爲「大曾文願景園區」,繼永華、民治後成爲第3處市政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24/01/20 吳淑玲攝影)

在臺灣高等教育快速擴張的年代,曾經出現一段「7分上大學」的奇幻傳奇。一羣被戲稱爲「稻德國真遠」(到德國真遠)的學校,以極低的錄取分數成爲社會熱議的話題。隨着最後一所傳奇學校停辦,這段歷史正式畫下句點。

「稻德國真遠」包括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立德管理學院、真理大學(臺南校區)以及致遠管理學院。這五所學校多數在2000年代初期創立,受惠於當時政府積極推動大學升格政策。然而,快速擴張的背後卻埋下隱憂。隨着少子化衝擊及教育市場飽和,這些學校逐漸面臨招生困難,註冊率不斷下滑。

【推薦閱讀】 民間教育改革! 2008年「假考部隊」寫生死簿消滅爛系 升學主義從沒離開過!從聯考到分科測驗 回顧臺灣考大學制度演變

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20/07/03 魯永明攝影)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於2021年正式停辦,董事會依私校法轉型爲長照財團法人,改做長照事業,經歷三年多漫長的法律程序後,校方先後獲得教育部與嘉義縣政府同意,順利轉型爲「稻江長照財團法人」。

臺南市安南區佃西里長吳滿雄期待立德大學,能改善周邊交通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01/06 修瑞瑩攝影)

立德大學則以「7分上大學」的傳奇成爲臺灣高教史上的焦點。2008年,該校資源環境系僅以7.69分的錄取門檻招生,引發廣泛關注。2011年,立德大學改名爲康寧大學,並於2015年與康寧護專合併。然而,即使經歷改名與合併,招生困境依然無解,最終於2020年宣佈臺南校區停招,正式走入歷史。

臺南市興國管理學院遭教育部勒令104學年度起停招,校方將在二月底提改善計劃,爭取復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5/02/10 黃宣翰攝影)

興國管理學院可說是「稻德國真遠」中少數成功轉型的例子。2015年,中信金控接手經營,學校更名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成功轉型爲以金融專業爲核心的學府,至今仍持續運作。

真理大學臺南麻豆校區將來將「轉型」,外界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19/06/16 謝進盛攝影)

真理大學的臺南市麻豆校區於2019年停止招生,結束當地校區的運作。然而,真理大學位於新北市淡水的校本部仍持續營運,成爲「稻德國真遠」中尚存的部分命脈。

致遠管理學院於2010年升格爲「臺灣首府大學」,但未能擺脫少子化的衝擊,註冊率長年低迷。最終於2022年宣佈停辦,成爲「稻德國真遠」中最後一所走入歷史的學校。

「稻德國真遠」這個名號不僅成爲臺灣教育界的迷因,也引發社會對高等教育品質的廣泛討論。一方面,低門檻錄取爲部分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過度氾濫的大學數量也稀釋了學位的價值,引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