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葬怎麼拜 中市擬設數位追思牆
臺中市議員張玉嬿(左)15日質詢,針對民衆反映「環保葬以後要怎麼拜?」她建議市府設置公共數位藝術追思牆。(陳淑娥攝)
臺中市議員周永鴻15日建議市府全面盤點全市公立納骨塔,增設祖先牌位區。(市議員周永鴻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臺中推行海葬、樹葬等環保葬多年,逐漸獲大衆接受,但民衆反映「環保葬以後要怎麼拜?」議員張玉嬿建議市府設置公共數位藝術追思牆,滿足民衆需求。另位 議員周永鴻則提出,公立納骨塔應增設祖先牌位區,要求市府全面盤點。針對2位議員建議,民政局長吳世瑋允諾積極辦理。
張玉嬿表示,臺中樹葬、海葬等環保葬每年人數雖略增,但僅佔18%,遠遠低於傳統塔葬,很多民衆反映不是反對環保葬,而是多數人習慣具象化,循環樹葬後「看不到」的感覺,好像失去了祖先,更「不知道要怎麼拜?」
張玉嬿建議市府設置公共數位藝術追思牆,讓家屬上傳親人照片、生平故事,再導入QR碼提供追思,滿足「被記憶」的情感需求。
周永鴻則指出,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越來越多民衆住在社區大樓、公寓或套房中,家中空間有限,無法供奉祖先牌位,出現另地安放祖先牌位需求,他的選區潭雅神3區的公立納骨塔近年開始設置祖先牌位區,代表其他地區也會有需求,市府應盤點全市現況進行整體規畫。
臺中市樹葬區共計8處,自2019年推行至今,從1700多人增至2700多人。針對樹葬區設置公共數位藝術追思牆,吳世瑋允諾會積極辦理,他說,樹葬2年1次循環,家屬若做記號會違反規定,若願意輸入往生親人資料,將來就可一目瞭然。
吳世瑋也表示,全市有36座公立納骨塔,近年陸續增設祖先牌位區,包括2023年在潭子設置959個、烏日560個;2024年潭子設置512個、大雅810個、清水704個;2025年在潭子設置420個、烏日1136個,後續將全面盤點。
張玉嬿則進一步表示,喪家在買骨灰罈時,常碰到殯葬業者強調要多加購內膽才能防震,價格從數千到數10萬元都有,公立納骨塔抗震程度如何?吳世瑋迴應,貴的骨灰罈不一定較耐摔,市府建的納骨塔是「耐震豪宅」,塔體和櫃位固定設計保證沒問題,祖先一定能「住得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