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首批轉移安置村民踏上返鄉路
兩位老人在安置點道別
本報訊(記者崔毅飛)北京本輪強降雨基本結束,懷柔區啓動轉移安置羣衆返村工作。昨日14時,琉璃廟鎮柏查子村的81名村民統一從安置點乘車返村,另有部分村民自行回村,預計返村總人數達到150餘人,這是懷柔區返村的首批轉移安置村民。
昨日13時許,距離發車時間還有1小時,柏查子村村民身背行囊陸續來到發車地點。等車時,73歲的何雪茹和82歲的於淑英相互寒暄,何雪茹不停地囑咐於淑英回到柏查子要保重身體……何雪茹是從安洲壩村轉移到安置點,在這裡結識了於淑英。
據柏查子村村民袁福蘭回憶,暴雨和山洪給村裡帶來一定影響,他們7月27日晚10點多到達安置點,她和11歲的外孫女被安排到同一寢室。“安置點提供三餐、飲用水和水果,有的老人沒帶降壓藥,安置點都能幫忙解決,這裡還提供理髮等便民服務。”袁福蘭告訴北青報記者,她對安置點的各項工作非常滿意。
14時,在安置點工作人員的指揮下,柏查子村村民有序登上返鄉車輛。據瞭解,琉璃廟鎮柏查子村下轄柏查子、梧桐壕兩個自然村,共有村民89戶187人。此次強降雨過程中,柏查子村共有130人轉移安置到區級安置點“北京市學生軍訓基地”。
爲保障村民返村生活,懷柔區提前做好各項保障工作。據瞭解,區水務局安排2輛水車到柏查子村,解決村民的飲用水問題;供電公司派出50名電工排查各戶通電情況,確保合閘前屋內電路安全;同時安排第三方檢測公司,在已完成第一輪房屋安全檢查前提下,同步開展第二輪房屋安全檢查;區城管委安排工作人員對戶內廁所、污水管道進行排查排污,確保村民能夠順利入住。目前柏查子村已實現路通、電通、通訊網絡通、水通,並做好了清淤、地質災害檢查、消殺等工作。今起,懷柔區將陸續開展轉移安置羣衆返村工作。
攝影/本報記者崔毅飛
潮白河完成大流量泄流洪痕調查
本報訊(記者解麗通訊員李享)在本輪降雨中,潮白河干流迎來了密雲水庫建立以來的最大行洪流量。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潮白河管理處獲悉,目前潮白河已完成大流量泄流洪痕調查。獲取的洪痕數據,將爲潮白河防洪工程能力評估、淹沒風險模型修正及防汛預案制定提供基準參數。
據瞭解,受強降雨影響,密雲水庫上游來水量顯著增加,最大入庫洪峰流量達6550立方米/秒,已超歷史最大洪峰流量。密雲水庫於7月27日15時啓動泄流。泄流期間,潮白河河道水位明顯上漲,水深流急。7月28日18時,密雲水庫向潮白河泄流達到1120立方米/秒,爲建庫以來潮白河干流最大行洪流量。“潮白河從未經歷這麼大的水,水面到達哪裡、對河道的影響、淹沒範圍、水到跨河建築物哪裡等等都需要記錄。因此,此次洪痕調查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北京市潮白河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密雲水庫的泄流逐漸減小、水位逐漸下降時,潮白河兩岸一道道沉默的水痕留了下來。此刻,潮白河管理處組建的洪痕調查組的身影開始沿着河道逆流而上,他們手持測繪儀與紅漆,嚴謹作業,全程84.2公里,共刻畫51個洪痕標記,通過對上、下游水位的變化等數據來判斷是否爲最高水位,確保每個數據點的科學可靠。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洪痕調查組由管理處張懷斌、王星、張武來、張立功四位同志組成,並聯合設計院的2位同志一起測量。爲確保調查的完整性,在車輛無法抵達的灘地草叢區域,調查人員克服35℃高溫及蚊蟲滋擾等困難,穿着救生衣徒步數公里抵達河道主槽附近。經現場仔細勘察,王星仔細尋找水流浸泡過的痕跡,確認最高點,並立即對該點的具體位置、影響範圍及形態特徵進行了詳細記錄,同時收集了相關初步數據。“洪痕標記一定得儘快,不然痕跡消失,數據就不夠準確。”張懷斌說。
據悉,本次測繪獲取的洪痕數據,將爲潮白河防洪工程能力評估、淹沒風險模型修正及防汛預案制定提供基準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