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紙轉型 林漿紙分三路搶市
華紙董事長董事長黃鯤雄(右)17日主持公司股東會。圖/邱莉玲
華紙轉型、經營團隊股東會重要談話
國內唯一林漿紙大廠華紙出現逾10年來最大經營策略修正,董事長黃鯤雄在17日股東會上宣示,從林漿紙「一貫」轉向「脫鉤」,林業、製漿、造紙將兵分三路,各自開發新商機,包括將一部分漿開發綠色能源,發展高單價的漿塑食品容器,專攻歐美食品業客戶,目標是總和營收最大化。
華紙同步完成董事改選,找來中油前董座李順欽新任獨董,助力於複合新材料開發,呼應非塑綠色環保潮流,希望逐步替代部分石化材料運用。
黃鯤雄指出,華紙14年前曾面臨非常困難環境,當時決定採林漿紙一貫化政策突圍,但如今這個政策面臨需要重新修正的關鍵時刻,因此在3年前開始重新調整設備,包括已投入2億元發展漿塑食器、將投入35億元新建高效回收生質能發電設施等,讓林業、製漿、造紙各自獨立開發新商機。
過去華紙從林木、製漿到造紙一貫化生產,過程中並無發展其他用途,如今以林木纖維萃取後的廢棄物發展生質能源,已取得生質能源永續標準ISO 13065認證,發電效率優於一般火力發電廠,朝綠色能源自給自用及零排放目標邁進。
在製漿方面,華紙總經理陳瑞和表示,已發展出一體成型的漿塑,製成無氟且全循環材質的食品容器,銷往歐美市場,花蓮廠現有6條產線,目前訂單滿載,每年可貢獻約1.5億元營收。
同時,在花蓮廠完成第一條新制程木漿抽絲試驗產線,近期將送樣給客戶,踏出跨界轉型的一大步。
在造紙部分,華紙旗下有特殊紙、文化用紙及紙板產品等,未來將持續以漿紙纖維材料往減塑全循環多樣化產品發展。
華紙轉型也付出代價,相關投資都會反映在財報上,去年每股純損0.23元,黃鯤雄向股東致歉,但強調這是華紙走上永續必須要做的事,也因爲這個基礎,華紙爲來會走得更好,希望股東支持華紙朝節能減碳、循環經濟,走向林漿紙各自單獨開發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