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業天成孫業林:未來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是機器人

時代的潮流,將科技投資推上前臺。抓住其中的投資機會,關鍵在於洞察科技發展、產業發展的底層規律。

在華業天成創始合夥人孫業林看來,從工業革命到科技革命,生產力工具一直持續產生重大進化,從而帶動產業生態產生了幾次關鍵躍遷,“未來,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是機器人,一種是帶身體的實體機器人,一種是沒有身體的數字機器人。”

與此同時,對於全球最大的工業製造國——中國,孫業林認爲這一波智能科技,將使工業連接從有線逐漸升級爲5G等無線連接方式,規模引入工業AI專用算力,配合柔性生產和軟硬件升級,將是一次非常大的變革性機會。

2025年4月16-18日,由投中信息、投中網共同主辦的第19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隆重召開。在活動現場,孫業林發表了題爲“智能科技投資策略探討”的主題演講。

以下爲嘉賓現場演講實錄,由投中網整理:

各位嘉賓上午好,非常感謝投中的邀請,來做一個關於智能科技投資的分享。

鎖定未來行業領導者

今年是華業天成成立的第十年,我們是聚焦在第三代信息技術的投資機構,投資風格偏產業型投資。我們希望投的每一個項目,在我們給出這筆投資款的時候,它將有可能成爲細分領域的產業領導者。我們並非從純財務回報視角在看,而是儘量用“是否能成爲潛在的行業領導者”的視角去看每一個項目。也是基於此,我們在做了多年投資以後,現在不斷收縮投資範圍,提高投資標準。

我們希望投資的項目,既要有很強的未來趨勢性技術的科技含量,又要有大的潛在商業成長空間,希望兩者兼具,而不是商業上或者是技術上,單一維度比較強。第二,在標準上,我們越來越傾向於投“雙一流”項目,也就是一流賽道和一流創始人。一流賽道是指,行業有潛在的大成長空間,同時有可能通過5-10年的努力構築出來足夠寬的護城河,而不是純粹拼低價內卷的市場。在創始人的維度,我們越來越堅定地相信要去尋找動機純粹、認知高,同時又保持開放和高成長性的創始人。

我們的投資風格,不是賽道撒網式,而是希望堅持投準,這就需要有前期慎重的選擇和佈局,觀察一段時間之後,當判斷有可能成爲潛在的行業領導者,就會選擇重倉。我們要麼是在股權的比例上重倉,要麼是在資金的投入上重倉,投後就儘可能地有深度的交流互動、陪伴。

這樣的投資風格是經過十年的摸索,不是一天形成的,過程中也得到很多正反饋和負反饋。過去大半年,我們連續有三家公司上市,針對這三家公司,我們也做了覆盤,爲什麼他們在這麼難的時候,接連獲得上市批准,且上市之後市值也相對較好。原因符合我們剛纔說的,一個是氮化鎵領域的全球領先者,一個是先進陶瓷材料的中國龍頭,一個是在線下數字化門店的全球領導者。他們用5-10年的創業成爲這個細分領域的頭部,所以自然也容易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我們一直專注在第三代信息技術,也就是智能科技的發展,下面彙報一下我們對智能科技投資機會的看法。

生產力躍遷的核心因素

科技領域的VC投資,我們覺得重要的前提是洞察科技發展、產業發展的底層規律。過去全球歷史從工業革命開始,經歷了數次科技革命,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去分析,一個是生產力工具的進化,一個是新型的生產力工具帶來的產業生態躍遷。從這兩個角度來去總結過去的底層規律,就相對容易推演未來20多年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大概趨勢。

時間關係前面的機械化和電氣化就略過,已有非常多的分析了。我們重點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信息化時代,在信息化裡面,主要的生產力工具是計算機和手機,一個代表了早期的數字化和後來的互聯網,一個代表了移動互聯網。這兩個重大生產力工具的出現,帶來的是產業生態的躍遷。第一、提高了傳統實體經濟商品生產的效率、產品的質量,和運送的效率。第二、出現了經濟發展中沒有過的新增量,那就是出現了數字化經濟。從文本視頻等富媒體內容爆發,到電商平臺、視頻平臺的普及,形成了全新的數字經濟生態。數字經濟,結合原有的實體經濟升級,整個產業生態出現了一次大的躍遷。從結果上我們看到,從1970年到2020年,全球GDP增長了28倍,美國資本市場市值規模增加了53倍。

未來20年怎麼看呢?我們認爲未來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將會是自主工作的機器人,一個是帶身體的實體機器人,一個是沒有身體的數字機器人。這兩種生產力工具跟過去整個工業、科技發展史上的所有生產力工具相比,應該是數量級的提升。因爲之前出現的大多數生產力工具都是輔助人去完成任務,其規模受限於人數,但這一代工具自主工作的特徵,導致其效率更高,且沒有數量限制。

每一次生產力工具的躍遷都會促進產業生態的重大升級,這次生產力提升很多,對整個產業生態躍遷造成的影響將超乎想象,只有隨着歷史進程的推進,才能逐漸看清產業生態。

我們仍然可以嘗試着做些思考,從供給、網絡、消費這三方面來想象一下未來20年左右的產業生態重大變化。供給側至少會出現三個可能的變化:第一,實時富媒體。今天所有的媒體內容,是提前編輯好的,未來它可能會根據消費者意圖實時生成;第二,從消費者到工廠C2F。隨着機器人的逐漸普及自動化、柔性生產的進一步提升,個性化生產變得的可能;第三,新材料創新加速。AI的輔助作用可能壓縮數倍的創新週期,導致新材料的創新加速,從而大幅度提高裝備、產品的性能。網絡側,我們預計混合現實會逐漸進入規模使用階段。消費側一個可能的大變量是,隨着消費能力的繼續提高,飛行器成本的大幅下降,空中交通開始逐漸普及,人類的居住生活方式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分佈化,並且接近自然。

AI Infra將迎來大規模建設週期

從5年左右中期具體的機會角度來看,如果從英偉達A100開始算起,六年左右的時間,整個AI集羣的算力能力將提升1000倍,成本大概會下降百倍到數百倍。從AI算力性價比持續改善的角度來說,已經能夠進入到規模化商業應用的階段,各種新型應用得以出現,進入到一個加速發展的進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爲發展的第一步就是AI Infra大規模建設。雖然有人認爲今天的算力做ChatGPT的聊天似乎已經夠用了,但是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這應該僅僅是個起點,未來Infra將迎來長期的大規模建設週期。原因從三個角度來看,第一個是模型本身還在持續進化,會導致Infra有很多新的演化方向;第二個是算力集羣表現出了單芯片時代的摩爾定律,會加快整個AI Infra進化的速度;第三個是需求,文本對話的需求是早期的極小量需求,後續的Agent、視頻、機器人推理都會產生數量級的需求提升。

從這三個維度綜合來看,AI Infra還處於小規模加速建設的過程,後面的空間還很大。

智能終端的節奏與佈局

有了Infra持續的提升後,接下來另外一個很大的投資機會,會是在智能硬件。在智能硬件領域,第一個會出現的大行業可能是XR,我們在產業鏈上游做了些佈局,從預計的進展來看,早的話是2026年底,晚的是話2027年底,XR這個行業可能會迎來第一波增長。關注XR的原因,如我們前面的預測,未來人類社會將進入到混合現實世界,XR設備是帶我們進入混合現實世界的重要輔助工具。

在智能終端領域,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比如工業側。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製造國,這一波智能科技將使工業連接從有線逐漸升級爲5G等無線連接方式,規模引入工業AI專用算力,配合柔性生產和軟硬件升級,將是一次非常大的變革性機會。

再說一下現在最熱的具身智能,我們相信具身智能是這一代智能科技最核心的生產力工具,是值得長期壓強的領域。但是從應用場景、技術成熟度、人才三個維度來看,技術還沒有進入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收斂階段,現在大量資金主要投資在產品準備階段的技術研發週期裡,短期內很難出現安全、可靠、低成本且具有泛化技能的大規模商用產品。所以,我們總體認爲存在估值泡沫,但也非常耐心地在尋找優秀的、能夠結合科技進步與商業化的頂級複合型創業團隊,期望他們能有決心和耐心,用五年、十年打造出優秀的具身機器人公司。我們看到一些創業公司過於浮躁,大量的錢投入到做秀,而不是積累到未來技術進步、產品進步的關鍵路徑上,非常可惜。

半導體的持續發展征程

對於半導體,我們分析完前面的Infra和終端的發展,就會相信半導體依然有大的投資機會,包括異構計算、堆疊、集羣擴展(整個集羣的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都需要半導體的持續發展,才能支持更低功耗、更低成本、更大規模的算力集羣。從這方面來看,我們並不認爲半導體沒有機會了,而是半導體開始轉向先進技術、先進芯片的競爭,這裡面一定會出現特別優秀的潛在好公司,所以我們持續保持對半導體的關注。另一個方面就是先進製程的建設,這是中國特別需要的。

AI Agent嶄露頭角

最後一個,我們認爲AI Agent在今年已經嶄露頭角,雖然它還非常早期,背後大的邏輯是,我們認爲軟件有三個發展階段,今天的軟件進入到3.0階段。軟件1.0是以流程爲中心,軟件2.0是雲化之後以數據爲中心,軟件3.0是以智能爲中心。在智能中心裡面,我們認爲有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是現有IT系統的AI co-pilot增量改造,第二個是真正的原生AI Agent變革,在這個變革中,數據Infra也會發生更大的變化,Agent怎麼實時地處理海量數據,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第二階段,結合中國領先的大產業最佳實踐,中國可能會出現特別了不起的AI原生的軟件公司。

綜合來說,我們做了一些分析之後,對行業並不悲觀,因爲我們處在一個特別難得的科技變革時代,而中國又佔據了核心位置:以先進製造作爲生產力工具升級的核心抓手,疊加大量優秀人才的工程創新能力。我們作爲科技VC投資機構,非常有幸成爲這樣一個偉大變革時代的參與者,也期待對科技VC有熱情的優秀年輕人加入我們陪伴卓越公司的誕生,有更多優秀的創業者能夠將先進技術轉化成優異的產品去創造未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