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資本控股(01911.HK):港股數字資產狂潮的新捕手

無論你怎麼看待當下的行情,都不可否認數字資產儼然成爲了當下港股市場的核心主線。

衆安在線單週70%的暴漲餘溫未散,國泰君安國際日內翻倍的“神話”緊跟着上演,港股的數字資產狂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重塑市場格局。

當政策暖風與資本熱度形成合力,市場迎來劇變的前夜——香港特區政府於6月26日鄭重發布《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宣告其劍指全球數字資產創新中心的雄心。

恰逢此時,華興資本控股(01911.HK)的公告猶如一記驚雷:董事會批准1億美元預算,正式向Web3.0與加密貨幣資產領域進軍。這並非一次輕率的嘗試,而是一家中國頂尖新經濟投行在時代拐點處做出的戰略迴應。公告發布後次日,市場也給予了認可,早盤最高拉昇近40個點。

這或許奏響了資本市場對華興資本價值重估的序曲。

截至2024年末,華興擁有着13億元人民幣現金、3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性金融資產、11億元權益性投資,且公司長期負債爲零、累計未實現總附帶權益爲21億元人民幣(對應淨附帶權益爲6億元人民幣)。這構築起其在數字資產浪潮中的獨特優勢——輕裝上陣的先行者既無歷史包袱拖累,亦無流動性掣肘之虞。

當前不足30億港元的市值,與其資產質量形成鮮明倒掛:當前0.4倍市淨率估值,完全是基於近兩年行業進入週期低谷而對華興的存量業務進行深度折價而來,但伴隨鼓勵併購、給科技企業開“綠燈”等政策暖風頻吹,華興資本的傳統業務正迎來快速修復,而且Web3.0戰略的潛在爆發力顯然未被納入估值模型。

這種“現金安全墊+零負債槓桿+新興賽道爆發”的三重優勢,恰似一張未被市場完全定價的看漲合約,其標的物不僅是華興的傳統業務護城河,更是其在新一輪數字金融革命中搶佔規則制定權的戰略潛能。

華興資本向Web3.0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戰略躍進,既是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下的順勢而爲,亦是其在新經濟領域深耕的慣性延續。這一決策的底層邏輯,可從外部環境與內生資源兩大維度進行剖解。

當前,全球金融體系正經歷“鏈上革命”的深刻重塑。

根據CoinMarketCap,今年6月加密貨幣資產全球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另據華泰證券援引Crypto測算數據,截至2024年6月,全球加密資產用戶數量已達約6.17億人,滲透率約7.5%。若考慮去年以來加密貨幣的牛市行情,該滲透率數據大概率還會再上一個臺階。此外,根據Gemini調查報告,千禧一代和Z世代作爲加密資產的擁護者持有率分別達到36%和29%。

這意味着加密資產已成爲不可忽視的全球性金融力量,且伴隨着財富代際傳承不斷演化,這一力量大概率會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

對於傳統金融機構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傳統金融機構需以“主動融合”替代“被動防禦”,通過技術、合規與生態協同構建下一代金融服務能力。

尤其在香港特區政府給出了日益完善的監管框架的當下,華興資本爲代表的金融機構面對的是一個具有高確定性、高清晰度的監管環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這份“說明書”,實質上爲創新引擎卸下了最沉的鐐銬。當規則界限分明、合規路徑清晰可見,企業便無需在灰色地帶徘徊,也無須爲未知的政策風險預留鉅額的“試錯成本”,讓華興們得以集中火力全力衝刺。

面對數字資產這一新興市場,傳統金融機構們似乎站在同一起跑線,但筆者認爲華興資本至少領先了一個身位。

合規是數字資產的生死線,香港特區政府對數字資產牌照的審批,與華興擅長的跨境金融牌照存在監管邏輯共通性。此前,華興爲HashKey提供的合規化方案,已驗證其將傳統金融風控體系適配Web3.0的能力。這爲華興在數字資產領域的開疆拓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華興的新佈局絕非臨時起意,而是一場歷時七年的精準伏擊。

2018年,當多數機構仍對區塊鏈持觀望態度時,華興已重倉押注穩定幣巨頭Circle,成爲其早期基石投資者。這一決策在2025年迎來爆發:Circle登陸紐交所首日暴漲一倍有餘,峰值股價較發行價飆升超8倍,市值一度突破600億美元,不僅爲華興帶來豐厚回報,更驗證其對“穩定幣作爲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橋樑”的前瞻判斷。

不僅如此,華興近些年悄然構建起了覆蓋Web3.0全鏈條的生態網絡。華興資本先後主導了礦機龍頭嘉楠科技納斯達克上市、投資加密金融平臺Amber Group並推動其合併上市、佈局數字資產託管商Matrixport、擔任香港持牌交易所HashKey集團財務顧問並主導其合規化融資。

這些案例形成一套“投行服務+戰略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型,使華興在交易所、資管、底層設施等關鍵節點積累稀缺資源。

此外,華興的新佈局絕非另起爐竈,而是將既有能力注入Web3.0和加密資產場景。

在互聯網時代,華興資本服務了中國70%以上的互聯網獨角獸,這些企業中不少成長爲細分賽道冠軍乃至行業巨頭,如今面對浩浩蕩蕩而來的歷史潮流,也在抓緊研究探索穩定幣、資產代幣化(RWA)、鏈上支付等新鮮事物。華興資本與這些企業早期建立的信任關係,天然爲其新業務拓展提供了便利。

戰略落地最終取決於人才。華興在6月26日同步宣佈的人事任命,爲其新業務拓展添加了新引擎,新任獨立董事Frank Fu Kan的履歷堪稱行業“活地圖”。

作爲Math Global Foundation Ltd的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營銷官,Frank Fu Kan熟知相關應用程序開發。其還曾擔任HBUS Holdco Inc. (Huobi Americas)首席執行官,深諳牌照申請、合規運營之道。此外,其作爲Fenbushi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的創業合夥人和前任美圖公司全球營運董事總經理,兼具“資本+場景”的跨界資源。

更重要的是,其進入了華興資本的審計、薪酬、提名三大委員會,意味着新業務已嵌入公司治理內核,從投資決策到風控標準,從激勵機制到人才引進,均將圍繞新業務重塑組織基因。

當市場仍在用傳統金融的估值標尺丈量華興時,其價值圖譜早已悄然迭代。當前0.4倍的市淨率,實則是市場對“新舊動能轉換”的認知時滯。

若將華興拆分爲“傳統金融業務+數字資產業務”兩部分,前者伴隨着行業週期上行逐漸修復爲公司價值託底,後者隱含的指數級增長預期則爲其價值打開了成長空間。當Web3.0業務貢獻首筆規模性收入時,這場遲來的價值發現,或將掀起漲幅更猛烈的估值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