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科漲停,矽晶圓環球晶蓄勢待發?為何矽晶圓與被動元件常連動?一文看懂電子元件關聯
臺股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編按:原文刊載於10月20日,相關股價以當時爲主,本文旨在投資觀念分享。
文/玩股華安
矽晶圓與被動元件長期呈現資金輪動,AI伺服器需求帶動雙族羣共振。隨着SiC、MLCC與頻率元件升級,晶技、華新科、環球晶等皆迎來AI浪潮下的新成長機會。
近年來有持續觀察臺股動向的投資人,應該都有發現被動元件和矽晶圓族羣常常出現輪動,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也讓技術線型長得有些像,今年當然也持續着一樣的情況。9月12日,矽晶圓龍頭環球晶(6488)率先放量上攻,帶動整個上游材料族羣回溫。
同一天,被動元件也出現資金進駐,華新科(2492)一度上漲5%,不過隔天便陷入整理,一直到9月19日纔再度轉強,經過第一波上漲後,股價陷入整理,到了10月17日,被動元件重新迎接新一波買盤,而矽晶圓族羣整理後,也有望獲得市場注意。爲什麼被動元件和矽晶圓族羣容易互相輪動呢?
亞洲主導的MLCC供應鏈與上游矽晶圓關聯
目前全球約七成的被動元件產能集中在亞洲,由日本 Murata、TDK、臺灣的華新科、國巨,以及韓國三星電機等公司主導,產品主要供應美國與歐洲的車用、醫療與伺服器市場。雖然被動元件(如 MLCC、鋁質電容)與矽晶圓在技術製程上並無直接的上下游關係—前者負責電路中的電流穩定與能量濾波,後者則作爲主動元件-積體電路 IC的核心基材,但若從整體電子產品的景氣循環來看,它們早已是電子製造業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基礎支柱。
這種長年存在的輪動慣性,反映出廣泛電子終端需求(如 PC、手機與一般伺服器)在景氣與庫存調整下的同步變動。
進一步觀察當前的功能性供應鏈,矽晶圓與被動元件更成爲 AI 運算與電子能量鏈的關鍵支柱。當 AI 伺服器建置速度加快,或功率半導體升級至 SiC、GaN 等新制程時,無論是上游的矽晶圓材料(提供高效能晶片基材),還是中游的高規格電容與 MLCC(穩定高功率運作下的電流),其需求都會幾乎同步升溫,形成跨族羣的成長共振。
AI伺服器規格提升下,帶動新需求
在AI算力時代,伺服器的高效能運算需要極穩定的電源系統,而被動元件正是這套電源管理架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以輝達GB200伺服器爲例,NVL36與NVL72分別採用約23.4萬顆與44.1萬顆MLCC,且多爲高階陶瓷電容。
隨着AI伺服器需求百花齊放,市場對高容值、低ESR電容的需求急劇上升,也帶動整體被動元件產業加速邁向高值化。根據預估,2025年至2030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可達5.1%,意味着電源穩定與濾波零件的用量將進入新一輪成長循環。也因此,國巨、華新科、立隆電等臺廠紛紛擴充高階MLCC與聚合物鉭電產能,以迎接AI伺服器與車用電子的長線需求。
然而,AI晶片運算能力提升的背後,也隱含着「功率暴增與散熱瓶頸」這一巨大挑戰。輝達最新一代GPU的功率已從H200的700瓦提升至B300的1400瓦,傳統散熱方式逐漸逼近物理極限。
當前主流的CoWoS封裝技術,將處理器、記憶體等多個晶片高密度堆疊於單一封裝中,雖能有效提升效能,但也使熱密度倍增,對材料導熱性提出更高要求。爲此,碳化矽(SiC)材料因具備優異的導熱與耐高溫特性,開始進入先進封裝領域。
輝達的新一代Rubin處理器,計劃將CoWoS封裝中的中介層材料,從傳統矽改爲碳化矽,以提升散熱效率並確保長期穩定運作。這使得SiC的應用範圍,從原本的電力電子與車用領域,擴展至AI伺服器與半導體封裝散熱的新戰場。
矽晶圓龍頭環球晶也在積極佈局這一波材料變革。公司預計於2026年開始量產12吋SiC基板,成爲全球少數同時具備8吋與12吋碳化矽製程技術的供應商。董事長徐秀蘭指出,隨着AI與高功率運算的散熱需求上升,導熱材料的性能將成爲下一階段半導體競爭的關鍵指標。她認爲,只要宏觀環境逐漸明朗,加上AI應用持續發酵,市場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迎來更爲穩健的復甦。
AI算力浪潮下的電子零組件兩大關鍵主線
當人工智慧浪潮持續推進,電子產業鏈中的資金流向始終圍繞在兩條主線之間運行:主動元件(Active Components)負責算力輸出與能源轉換,被動元件(Passive Components)則穩定能量、維持時序同步,兩者共同構成AI時代電子產業成長的雙引擎。
主動元件端,矽晶圓與碳化矽(SiC)材料成爲焦點。隨着AI晶片功率從700瓦躍升至1400瓦,散熱與導熱性能的重要性急遽提升。環球晶積極佈局12吋SiC基板,預計2026年投產,搶先卡位先進封裝與AI伺服器散熱市場;同時,整流二極體與功率半導體在AI伺服器電源模組中扮演電能轉換與穩壓核心,強茂(2481)、臺半(5425)、朋程(8255)等廠商受惠明顯。
被動元件的角色同樣舉足輕重。MLCC、電感、電阻等基礎類元件是AI伺服器穩定運作的電源濾波中樞,國巨、華新科持續擴充高容值、低ESR產品線,以應對高功率伺服器的需求爆發。
電子元件中的石英元件也是值得留意的族羣,可分爲「被動型」石英諧振器與「主動型」石英振盪器,前者需外部電路驅動振盪、後者則內含控制IC可主動輸出信號。如:晶技(3042)、臺嘉碩(3221)、加高(8182)等均是石英元件概念股,AI帶動AIoT應用加速普及,從穿戴裝置、智慧城市到AR/VR裝置,皆對高頻、低噪、微型化與低功耗時脈提出更高要求。
晶技今年營收與獲利同步改善,9月營收明顯回升,公司積極佈局高頻與光通訊用頻率元件,林萬興在法說會表示,晶技2024年在AI的營收比重爲7.5%,今年預期超過10%,AI市場的頻率元件年增率預計達到40%~50%,並且在明年會持續成長。
此外,光通訊領域,因爲技術規格的提升,也帶動頻率元件的單價倍增,同時,投資人也可以留意,加高(8182)若不計算第二季臺幣升值,所造成的匯損影響,則能以低本益比的角度觀察,成爲進可攻退可守的潛力股。
本文由玩股網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應謹慎評估,風險自負。
以上專欄作家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