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銀行管理層迴應分紅比例低於30%

中新經緯4月18日電 (魏薇)17日晚,華夏銀行公佈了2024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報告期末,華夏銀行資產規模43764.9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86%。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971.46億元,同比增長4.2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6.76億元,同比增長4.98%。

在18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華夏銀行管理層迴應了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加的原因、分紅比例低於30%等問題。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增長203%

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華夏銀行實現利息淨收入620.63億元,同比下降11.89%,佔比63.89%;非利息淨收入350.83億元,同比增長54.11%,佔比36.11%。

利息收入方面,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華夏銀行實現利息收入1464.83億元,比上年減少91.28億元,下降5.87%。其中,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1017.27億元,比上年減少59.17億元,下降5.50%,主要是發放貸款和墊款平均收益率下降。報告期內,華夏銀行利息支出844.20億元,同比下降0.88%,主要是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下降。

非利息淨收入方面,年報稱,報告期內,華夏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54.43億元,同比下降14.98%,主要是銀行卡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減少。

從年報數據來看,該行非息收入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數據顯示,2024年,華夏銀行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匯兌收益、其他業務收入依次爲157億元、79.12億元、7.7億元、51.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6.58%、203.26%、40.51%和42.31%。投資收益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的近3倍。

對於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長的原因,華夏銀行行長瞿綱在業績會上表示,2024年,華夏銀行把握債券市場利率下行機遇,加大了債券市場交易力度,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加。2025年,分析認爲,債券市場仍將保持低利率環境,降息降準仍是逆週期調節重要工具,華夏銀行繼續積極關注市場變化,擇機配置或把握波段交易,保持投資合理收益。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華夏銀行淨息差爲1.59%,較上年末下降0.23個百分點。瞿綱稱,2024年,央行連續下調LPR利率,行業息差趨勢性收窄,華夏銀行積極通過經營轉型,提高非息收入,抵補息差下降影響。

“2025年,華夏銀行將繼續加大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力度、優化資產結構,強化息差管理,將負債成本管理作爲穩定息差的重要着力點,穩定息差水平。同時不斷加快渠道、產品建設,豐富業務品種,加強條線協同,提高服務能力,拓展中間業務收入增長點,實現中間業務收入可持續發展。”瞿綱說。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1.60%,比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61.89%,比上年末上升1.83個百分點。

迴應分紅比例低於30%

華夏銀行公佈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方案顯示,該行擬向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05元(含稅)。

上述方案表示,截至2024年年末,華夏銀行已發行股份約159.15億股,以此計算年度擬分配現金股利人民幣48.55億元(含稅),連同2024年中期已派發現金股利每10股1.00元(含稅),分配現金股利15.91億元,全年共派發現金股利每10股4.05元(含稅),分配現金股利64.46億元,全年現金分紅比例爲25.04%(即全年現金分紅總額佔合併報表中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的比例)。

爲何分紅比例低於30%、未來是否會提升分紅比例,華夏銀行副行長兼財務負責人楊偉對中新經緯迴應稱,近兩年華夏銀行現金分紅金額保持了持續增長,積極讓投資者分享發展的成果。目前華夏銀行仍處於持續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現金分紅政策兼顧了股東投資回報和銀行可持續發展需要,保持了分紅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未來,我行將持續提升盈利能力,在保證資本內生積累對業務發展支撐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分紅水平。”楊偉表示。

華夏銀行在分配方案中解釋稱,宏觀環境影響資本內生積累。2025年,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息差收窄、收入來源減少、盈利下降等較大挑戰,需要有充足的資本支撐業務發展。同時考慮到外部資本補充難度加大,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資本補充需依靠內生積累,分紅政策需兼顧高質量發展要求,爲下一規劃期奠定堅實的資本基礎。

華夏銀行提到,目前資本監管要求更加嚴格。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原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新規,公司在制定分紅政策時考慮了更爲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

華夏銀行還表示,留存的未分配利潤用於補充資本,支持公司長期戰略實施。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