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半年報虧損68億引董事會分歧 平安系董事投下反對票

財聯社8月26日訊(記者 李潔)8月25日晚間,華夏幸福發佈2025年半年報,其上半年營業收入爲29.03億元,同比下降50.90%;歸母淨利潤爲-68.27億元,同比下降40.79%。

在這份慘淡業績背後,一場華夏幸福董事會內部的分歧,也暴露在大衆面前。

華夏幸福公告稱,《關於<2025年半年度報告全文及摘要>的議案》、《關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公允價值變動的議案》這兩項議案,遭到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委員王葳女士的反對,理由爲“置換帶處理不審慎”。

正是這一反對意見,由此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位由平安系派駐的董事,爲何要在關鍵時刻投下反對票?這背後反映了平安與華夏幸福大股東之間,出現怎樣的戰略分歧?

平安的反對票

根據華夏幸福披露的信息,2025年上半年,華夏幸福進行了大規模資產減值計提。

其中,計提壞賬準備21.54億元,包括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16.89億元,以及對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準備4.64億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33億元,包括對開發成本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69億元,對完工開發產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0.41億元。

此外,華夏幸福還對合同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27億元,計提在建工程減值準備0.09億元,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0.95億元,並確認處置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0.46億元。

“公司本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潤總額28.65億元,影響公司2025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98億元。”華夏幸福方面表示。

華夏幸福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總資產爲2781.18億元,較上年度末下降8.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爲-18.2億元,同比減少144.44%。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夏幸福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委員王葳對《關於<2025年半年度報告全文及摘要>的議案》和《關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公允價值變動的議案》兩項議案提出了反對意見,理由爲“置換帶處理不審慎”。

值得關注的是,王葳是平安系在華夏幸福董事會的唯一代表。

公開資料顯示,王葳在平安體系內歷任平安銀行濟南分行行長助理、平安銀行能源金融事業部總裁助理或副總裁、平安銀行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副首席風險專家等職務。2022年5月起,她擔任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管中心投資管理團隊風險專家。隨後於2023年1月起兼任華夏幸福董事,並在同年3月成爲平安系在華夏幸福董事會的唯一代表。

分析人士指出,王葳的反對意見,其背後極有可能代表着平安的態度,其反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公允價值變動議案,也與平安的利益息息相關。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公司在資產價值下降時的一種財務處理方式,會直接降低公司資產規模和利潤;而公允價值變動則是根據資產市場價值波動調整賬面價值,同樣會影響公司財務報表。若計提和調整操作不審慎,可能會導致公司資產估值進一步降低,影響股價,這對於持有大量華夏幸福股份的平安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位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認爲。

其進一步向記者表示,如果不進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和公允價值變動,從短期看,公司財務報表可能會顯得相對“好看”,資產規模和利潤不會被進一步壓縮,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股價。然而,從長期來看,這是對公司財務風險的掩蓋,無法真實反映公司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

從“白衣騎士”到止損減持

平安與華夏幸福的糾葛,始於2018年。

2018年7月,平安資管以137.7億元價格受讓華夏幸福19.7%股份,成爲後者第二大股東。隨後於2019年1月31日,平安資管又以42.03億元的價格獲得華夏幸福1.71億股股份。兩次收購後,平安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平安資管合計持股7.58億股,佔華夏幸福總股本的25.25%。

隨着華夏幸福爆發債務危機,2021年9月,該公司控股股東華夏控股因股票被強制處置導致持股比例下降,平安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被動”成爲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

不過,當時平安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平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說明函》,說明其無意願成爲華夏幸福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華夏幸福方面也曾對記者表示,“本次權益變動不會導致華夏控股作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然而,從今年的動作來看,平安似乎正在逐步調整對華夏幸福的投資佈局。

2025年8月8日,華夏幸福公告稱,公司收到平安資管致送的《持股5%以上股東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平安人壽與平安資管計劃自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擬減持所持股份不超過1.17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3%。

分析人士認爲,平安系減持華夏幸福股份並非偶然,華夏幸福持續惡化的財務狀況,已經讓平安的投資面臨巨大虧損。

早在2021年2月,在中國平安召開的2020年業績發佈會上,該公司管理層表示,投資華夏幸福的風險敞口爲540億元,其同時強調,敞口540億元,並不代表損失540億元,公司後續將根據進程及時提取撥備。

從成本端來看,平安2018年、2019年收購華夏幸福股份的單價分別爲23.655元/股、24.597元/股,而就當前情況來看,截至8月25日收盤,華夏幸福股價僅2.3元/股。

債務方面,截至2025年7月31日,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中2192億元金融債務通過簽約等方式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約爲1926.69億元;以下屬公司股權搭建的“幸福精選平臺”及 “幸福優選平臺”股權抵償金融及經營債務合計金額約爲236.25億元。

截至2025年7月31日,華夏幸福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金額合計爲231.1億元。自2025年7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期間,其新增發生的訴訟、仲裁事項涉案金額合計爲8.83億元。

“華夏幸福持續低迷的業績表現以及債務壓力,讓平安意識到繼續持有股份可能面臨更大風險,選擇減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止損。”上述分析師稱,另一方面,平安與華夏控股在公司治理、戰略方向上的分歧逐漸公開,此次減值計提爭議正是分歧的集中體現,進一步凸顯了平安系對華夏幸福當前財務處理方式的不滿。

平安作爲重要股東,其減持行爲無疑給華夏幸福蒙上了一層陰影,而董事會內部關於財務處理的分歧,也凸顯了公司內部治理的困境。

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下,華夏幸福能否走出困境、彌合股東分歧、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還有待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