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一鏡雙目、小米徠卡雙長、OPPO夜神雙潛、vivo超級巨炮...盤下哪家長焦頂

雖說距離華爲 Pura 80 系列發佈已經有段日子了(6 月 11 日),但超大杯 Ultra 版直到昨天(6 月 26 日)纔開售。

作爲系列機型 最頂配的版本,Pura 80 Ultra 的長焦是最大殺招,爲業界首創“一鏡雙目”雙焦段切換式長焦結構,傳感器尺寸達到 1/1.28 英寸。

儘管只有一顆鏡頭,卻將 3.7x 中長焦鏡頭與 9.4x 超長焦鏡頭合二爲一,能實現兩個焦段的拍攝。

在硬件層面,通過滑塊來切換長焦鏡頭,在軟件層面,利用軟件優化切換焦段的動畫。

現今,伴隨着Pura 80 Ultra 開售,想必逐漸會有更多朋友切身感受這顆長焦鏡頭的實力。

其實,在過去幾年機圈卷影像的大環境中,廠商們在長焦上整得活絲毫不比主攝少,各種長焦方案五花八門。

所以接下來,IT之家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長焦的那些事。

01.

一鏡雙目

既然是藉着華爲Pura 80 Ultra 開售這一由頭,那不妨就從其長焦開始聊 起。

這顆長焦是否好用,用戶說的算,但據說它造價昂貴。

華爲終端 BG CTO 李小龍透露:“這個長焦模組是最大的硬件創新,性能非常強悍,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了 1/1.28" 傳感器的雙焦段長焦,唯一的缺點就是成本非常非常高。”

這顆長焦的價格究竟有多貴,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從備件價格上做參考。

華爲官網顯示,其價格標注爲 2899 元,這個價格足以買一部中端機了......

至於這顆長焦的價格爲何“高高在上”,大致與其複雜的結構有關。

從華爲發佈的視頻來看,該傳感器並未採用傳統的豎向垂直放置結構,而是傾斜放置,爲了節省空間並追求面積最大化。

而且由於是斜置,還增加了一個棱鏡,用於多次反射光線以延長光路,增加結構複雜性,對精密度亦有更高要求。

而在 6 月 14 日的直播中,華爲終端 BG CEO 何剛首次展示了 Pura 80 Ultra 手機“一鏡雙目”長焦鏡頭工藝流程。

何剛表示,該模組與傳統長焦鏡頭模組的工藝難度和挑戰完全不同,每一個組件都有一些良率、都有一些誤差,工藝路程越長,誤差積累的影響越大,製造難度就越大。

後續,何剛又發文補充稱,這顆長焦攝像頭包含 143 個零部件,是業界通用的潛望鏡頭模組零部件數量的兩倍還多,這對光學模組的系統性設計和精密度要求都非常高。

需要注意的是,雖說 Pura 80 Ultra 的長焦能實現一鏡雙長焦拍攝,但只有在使用3.7x 中長焦鏡頭時是接近滿血狀態。

使用 9.4x 超長焦是吃不滿整顆傳感器的,其原生焦段是 4.7x,通過 iSZ 裁切實現,且無法調用錄像。

還記得在去年 Pura 70 Ultra 上,華爲曾帶來伸縮攝像頭技術,但是在今年 Pura 80 中,並沒有繼續使用。

因此,有部分網友覺得,Pura 80 Ultra 的“一鏡雙目”也不見得能延續下去。

使用還是放棄,只能等明年 Pura 90 系列揭曉了。

02.

盤一盤長焦方案

說起長焦鏡頭,其最大作用便是遠望,在拍攝遠處物體的過程當中,能很好地表現遠處景物的細節,拍攝到不容易接近的拍攝體。

而目前手機上所使用的長焦鏡頭,分爲直立和潛望兩種類型。

所謂“直立長焦”,顧名思義,其光學路徑是直線型的。光線通過鏡頭組後,直接投射到位於鏡頭正後方的圖像傳感器上。

通常來說,直立長焦具備結構簡單可靠、對焦速度快、成本低等優勢;但焦距受限於機身厚度,長焦能力有限,基本上 3x 的變焦就是極限了。

反觀“潛望長焦”,是一種利用棱鏡改變光路方向的長焦鏡頭結構。光線進入鏡頭後,首先被一個棱鏡偏轉 90°,然後在與手機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穿過一個較長的鏡頭組,最後投射到圖像傳感器上。

由於突破了厚度的限制,能實現更長的焦距,5x 乃至 10x 光學變焦能力都不在話下。

但是,正因結構複雜,成本也更高,並且對設計、防抖、進光量均有考驗。

對比來看,直立長焦更適合中距離的拍攝,潛望長焦更能滿足拍得遠的需求。

縱觀當下主流手機所配備的長焦方案,大致分爲四類。

第一類,單直立:擁有一顆直立長焦鏡頭。

後置搭載單直立長焦鏡頭的機型,還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在最新一代旗艦機中,小米 15 和紅米 K80 Pro 等機型使用的就是直立長焦。

第二類,單潛望:擁有一顆潛望長焦鏡頭。

從中端機到旗艦機,均有機型配備一顆潛望長焦鏡頭,但機型的定位不同,潛望的規格亦有所區分。

在新一代安卓旗艦機中,有多個廠家不約而同選擇了超大底高像素單潛望的方案,比如榮耀 Magic7 RSR,搭載的是 1/1.4 英寸 200MP 超感光潛望長焦。

第三類,單直立 + 單潛望:集一顆直立長焦鏡頭和一顆潛望長焦鏡頭於一身。

這種組合,想必近幾代小米 Ultra 機型的用戶很熟悉了,擁有 3x 直立長焦,外加 5x 左右的潛望長焦。

在今年發佈的 15 Ultra 中,小米還帶來全新的“徠卡 2 億超級長焦”,傳感器尺寸達到 1/1.4 英寸。

第四類,雙潛望:同時擁有兩顆潛望長焦鏡頭。

到目前爲止,能給到雙潛望這種豪華規格的品牌唯有 OPPO,Find X7/X8 Ultra 均配備兩顆潛望長焦。

在 Find X8 Ultra 中,OPPO 安排了一顆夜景人像專業鏡頭和夜景遠望專業鏡頭,組成“夜神雙潛望鏡頭”。

至於直立和潛望誰好誰差,每個人的使用情況不同,IT之家小編不能直接下結論。

以及四種主流的長焦方案各具優勢,誰更勝一籌,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03.

外接鏡頭,是個方向

誠然如今的旗艦手機都具備強悍的長焦拍攝能力,但畢竟是手機,受到機身厚度的限制,遠望效果還是難以與專業單反相機媲美。

因此,爲了提升長焦實力,手機廠商們除了在傳感器、算法等方面煞費苦心,還在嘗試開闢新方向 ——外接鏡頭。

說起外接鏡頭,想必有不少IT之家家友都有所耳聞,畢竟早在十幾年前,索尼就推出過 QX1 等外掛無線鏡頭助力手機的拍攝體驗。

由於鏡頭是外接,不必在意機身的制約,做大也無妨。

在今年 3 月的MWC 中,小米發佈了名爲“小米模塊化光學系統”的磁吸式可拆卸鏡頭概念產品。

該系統由一臺改裝版的小米 15 和一個可拆卸的鏡頭組成,觀感頗似單反相機。

據官方介紹,這顆外接鏡頭採用定製 M4/3 傳感器+ 全非球面鏡組,通過 LaserLink 技術使手機可以調用。

無獨有偶,在 vivo X200 Ultra 發佈後,韓伯嘯發文揭曉了該機的外置鏡頭。

據悉,這支外置鏡頭是與蔡司聯合開發的“超級巨炮”,複用 2 億超大底,裝上就是F2.3 的 2 億 200mm(傳統 8.7x)。

其採用開普勒結構 3 組 13 片高透玻璃鏡片,將 X200 Ultra 的長焦再擴大 2.35 倍,帶來 200mm 純光學效果。

同時,二次 RMSC 點位 800mm(35x)高度可用,1600mm(70x)等同原 30x 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先前微博博主放出的消息,有多家手機廠商都計劃“開掛”。

vivo、小米、OPPO、華爲都有新機 在評估外掛鏡頭,不止一家會使用。

04.

三回事

華爲一鏡雙目、小米徠卡雙長、OPPO 夜神雙潛、vivo 超級巨炮......

有一說一,儘管方案不同,但畢竟都在影像上做了巨大的投入,且傳感器都具有不俗的水準規格,各家的長焦實則都很頂。

無非不同品牌有着專屬的調教喜好,成像效果和風格有所不同,這就各花入各眼了。

總之,長焦這東西,有就勝過沒有,規格高終究好過規格低,還是那句話: 用不用是一回事, 有沒有是一回事, 強不強也是一回事。

本文源自: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