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廈眼科上半年營收淨利雙增 消費眼科業務強勢引領高增長
中國網財經8月26日訊 眼科醫療賽道激戰正酣,華廈眼科卻逆勢交出一份營收淨利雙增的“硬核”期中答卷。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9億元,同比增長4.31%;歸母淨利潤2.82億元,同比增長6.20%;其中,第二季度單季利潤增速突破20%。尤爲亮眼的是,以屈光手術爲代表的消費眼科業務強勢引領增長,成爲業績攀升的重要引擎,彰顯出公司在複雜宏觀環境下的強韌運營能力與卓越成本管控水平。
消費眼科“扛旗” 結構持續優化
拆解華廈眼科的業績表現,消費類眼科項目已成爲集團業績增長“主力軍”。今年上半年,以屈光手術爲代表的消費類眼科項目實現收入7.89億元,同比增長13.75%,增速顯著高於其它業務板塊,毛利率保持在55.21%的高位水平,顯示出高附加值業務的強勁盈利能力。
事實上,華廈眼科屈光業務的快速增長並非偶然。近年來,隨着我國近視防控戰略深入推進和居民視覺健康需求升級,屈光手術市場持續擴容。華廈眼科憑藉在全國範圍的連鎖佈局和品牌影響力,積極把握行業機遇。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華廈眼科旗下45家醫院入選地方政府近視防控項目,通過構建青少年眼健康篩查及干預體系,不僅爲區域近視防控提供專業支撐,也爲屈光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除此以外,華廈眼科在白內障、眼底病等傳統優勢板塊延續了一貫的穩定表現,業務基本盤堅實。在保持傳統項目穩定輸出的同時,華廈眼科還通過引入強生第七代“Catalys白力士7.0”導航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系統、瑞士Ziemer 全新一代全飛FEMTO LDV Z8多功能激光手術平臺等國際前沿設備,引進蕾明視康視無極®焦深延長EDoF人工晶狀體、蕾明視康視全極®連續型三焦點人工晶狀體、世紀康泰亮視安®全新一代三焦點Plus人工晶狀體等多款國產高端人工晶體,進一步豐富屈光性白內障手術診療選擇,鞏固其在複雜眼病治療領域的綜合服務能力。
“儘管報告期內華廈眼科白內障項目收入因階段性因素略有回落,但隨着公司高端人工晶體的引進和手術設備升級,未來仍具備持續增長潛力。整體來看,華廈眼科通過“消費+剛需”雙輪驅動的業務模式,有效平滑了單一業務波動帶來的風險,展現出多元均衡的產品組合優勢。”某醫療行業分析師表示。
技術人才雙突破 構建增長新格局
作爲國內最早擁有“雙三甲”眼科醫院的連鎖集團,華廈眼科始終將技術突破和科研創新視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2025年上半年,華廈眼科明顯加大了在高端技術設備領域及新術式的投入。集團旗下多家醫院率先引進並推廣全球首款2MHz全飛秒激光設備蔡司VISUMAX800、蔡司微創全飛秒SMILE Pro手術、全飛秒精準 4.0、愛爾康全光塑等。
據蔡司官方信息及多項第三方臨牀驗證,VISUMAX 800及其搭載的SMILE Pro技術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效率。“這不是簡單的設備更新,而是診療模式的顛覆。”上述分析師評價道。技術升級由此直接轉化爲臨牀競爭力,廈門眼科中心成爲全國首家 SMILE pro 手術量突破1000例的醫院,手術量與質雙雙領跑行業。
在科研人才方面,華廈眼科同樣再獲突破。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學科建設委員會主任、廈門眼科中心名譽院長劉祖國教授正式當選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至此,華廈眼科已擁有黎曉新、趙堪興、劉祖國三位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
“當前,民營醫療的競爭已進入硬科技與人才密度雙比拼階段。”上述分析師稱,“華廈眼科依託雙三甲醫院作爲技術和人才中臺,通過連鎖體系快速擴大服務覆蓋範圍,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爲更多的患者提供成熟的優質的臨牀診療方案,再用海量數據反哺研發完成技術改進與更新,構建了難以複製的競爭壁壘。”
這一優勢在半年報中得到切實印證。報告期內,公司新增專利申請50項,專利授權18項,發表SCI論文77篇,並參與制定8項行業標準。持續的創新積累不僅強化了其技術護城河,也進一步支撐了券商機構的判斷。
華泰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表示,看好華廈眼科得品牌與技術優勢,以及持續引入新術式和高端設備的運營策略,公司消費眼科板塊增長強勁,未來多項業務有望延續向上態勢。
此外,政策層面同樣帶來長期利好。伴隨“十四五”眼健康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啓動,國家持續鼓勵社會辦醫和專科醫院發展,眼科醫療服務市場仍具備廣闊空間。憑藉技術、人才與品牌的三重優勢,華廈眼科有望在行業整合中持續提升市場份額,穩步邁向高質量增長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