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調研杭州後得出結論:機器狗比機器人更有應用前景

“六小龍”出圈後,杭州作爲中國人工智能新前沿吸引了國內外機構的目光。花旗近期對杭州進行了深度調研,並得出了一個結論——機器狗的應用前景比人形機器人更明確。

花旗分析師Jamie Wang近日發佈報告指出,機器狗在應用前景上優於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在電力、公用事業及特種(如軍事)領域有明確的應用場景,而人形機器人目前主要侷限於學術和教育領域。

此外,中國人形機器人制造商普遍採用行星減速器作爲關節解決方案,成本優勢明顯。除了GPU,編碼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也較低。

機器狗:應用場景明確,市場潛力巨大

花旗的調研顯示,機器狗在應用場景上比人形機器人更具優勢,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電力、公用事業及特種(如軍事)領域。目前,中國僅有兩傢俱備量產能力的機器狗製造商——宇樹科技和深度科技。

調研數據顯示,中國電力與公用事業領域的機器狗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由於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特種領域的需求未來可能進一步增長。

人形機器人:學術與教育爲主,工業應用受限

報告指出,儘管人形機器人技術不斷進步,但其主要應用仍侷限於學術和教育領域,工業應用尚未普及。

花旗認爲,人形機器人面臨三大挑戰:

儘管如此,花旗對優必選推出的教育類人形機器人“天工Walker”(售價29.9萬元人民幣)持積極態度,認爲其有望加速優必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收入增長。

行星減速器成爲“關節”主流選擇,核心部件國產化率有待提高

在人形機器人的關節解決方案上,中國製造商普遍選擇成本較低的行星減速器,而非特斯拉Optimus採用的諧波減速器或行星滾柱絲槓。

花旗表示,儘管行星減速器的扭矩輸出較低且存在一定的回程誤差,但其成本僅爲諧波減速器的1/3到1/2。雙環傳動有望受益於行星減速器需求的增長。雖然機器狗和人形機器人的伺服電機和減速器主要由中國廠商生產,但編碼器和控制器的國產化率仍然較低,類似於GPU對英偉達的依賴。

例如,深度科技的機器狗主要依賴德國公司POSITAL提供編碼器,以及另一家德國公司IMO Automation提供控制器。值得注意的是,深度科技正在將英特爾的CPU i7替換爲瑞芯微的RK3588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