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9.39億港元增持港交所,持股比例升至5%成第二大股東
港交所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花旗集團在8月1日完成了一筆大額增持交易,買入22.5萬股股份,成交均價爲每股417.24港元,涉及資金約9.39億港元。此次操作令其持股總數達到6349.47萬股,佔已發行股份比例5%,在股東排名中升至僅次於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第二位。這一比例的提升,使其超越了此前位列前列的摩根大通。根據公開數據,港交所第一大股東特區政府持股比例爲5.9%,而摩根大通在去年的一次減持後,其比例降至3.53%。
花旗集團持股結構變化
港交所的股權分佈較爲分散,機構投資者比例較高。此次花旗集團的增持行爲,使其股東地位顯著上升,也改變了主要持股方之間的格局。除特區政府與花旗集團外,多家國際投行及資產管理公司也持有一定份額,一些公募基金透過不同類型基金產品配置港交所股票。易方達、廣發基金及華夏基金等均在前十大股東之列,但在二級市場的操作方向各有差異。
近期的持倉紀錄顯示,部分基金長期維持持股不變,而部分基金則在二季度進行不同幅度的加倉或減倉。易方達旗下主動管理型基金持股穩定,指數基金則有減持動作;廣發旗下基金在二季度出現新進倉位;華夏基金在其指數型及QDII產品中則普遍小幅減持。這些不同投資路徑,反映出機構在港交所股份配置上的策略分化。
港交所交易表現與市場環境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成交額和活躍度有明顯提升,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IPO市場表現活躍,新股融資額回到全球領先位置,爲交易所帶來直接業務增長。
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金額達到2402億港元,同比提升118%,創下2010年以來新高。同時,港股通渠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也同比大幅增長至1109.6億港元,增幅達195%。在衍生產品板塊,期貨及期權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11%,顯示市場各類交易產品均呈現增長態勢。
港交所盈利結構與交易量和成交額有高度相關性,交易活躍帶來了顯著的營收支撐。在這種背景下,花旗集團的持股比例提升,與交易所基本面的改善形成了時間上的契合。外部環境中,新產品推出、資金流入及買賣價差收窄等交易條件的優化,也爲港交所業務擴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