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卓溪黑熊遭擊斃 林保署還原現場:獵槍是唯一自保手段

花蓮卓溪區黑熊遭槍擊致死事件,引起各界議論,甚至質疑爲何不先以麻醉槍制伏黑熊,對此林保署也還原當下情況說明。(圖/玉山國家公園)

花蓮卓溪區黑熊遭槍擊致死事件,引起各界議論,甚至質疑爲何不先以麻醉槍制伏黑熊,對此林保署也還原當下情況說明,麻醉等藥品須由合法麻醉藥師指導才能使用,且麻醉非立即奏效,因此要抵禦百餘斤的黑熊,唯有獵槍才能起到自保作用,並且該黑熊獵食犬隻、數次驅趕未果,顯見有異常行爲,遂要求巡守同仁攜帶獵槍,並以維護人員安全爲優先。

林保署說明,爲因應黑熊侵擾,花蓮分署玉里工作站職員及森林護管員組成巡守隊進行巡護與驅趕,而面對上百斤、有獵食犬隻紀錄的公黑熊,也允許巡守人員攜帶獵槍防身;21日晚間巡守時,發現黑熊正在捕食家犬,巡守員見狀出聲喝斥,但黑熊不只沒離去,還往巡守隊員靠近作勢攻擊,巡守隊員之一的森林護管員爲了保護人員安全,當下即開槍嚇阻自衛,以確保安全。

至於爲何不用麻醉槍,林保署解釋,麻醉槍或吹箭涉及麻醉藥品的使用,依法都須由領有麻醉藥品使用執照的獸醫師在場指導才能使用下,而且麻醉劑並非立即就奏效,在短短几秒的緊急狀況下只有獵槍能派上用場。

不少民衆質疑,山林是黑熊的家,入侵的人類應該退讓,甚至不可爲了保護狗而驅趕黑熊,質疑林保署「立場錯亂」,林保署則迴應,山林是黑熊的家沒錯,但人類在平地居住的所在處,也曾是梅花鹿與石虎的家,何況黑熊並非只能棲息在山上,隨着黑熊數量越來越多,爾後離人類居住環境的距離將會更近,此外,驅趕黑熊並非只因保護犬隻,而是擔憂會造成更大影響,將目標轉至小孩、老人。

林保署表示,臺灣中高海拔的森林生態覆育良好,適合黑熊棲息的環境較以往增加更多,而黑熊除了是雜食性,還是「逐水草而居」的機會主義者,因此常會隨着不同季節,遷移到食物豐富或是容易覓食的區域,特別是春天的低海拔山區,因爲許多植物長嫩葉、開花、結果,更容易吸引黑熊前來光顧。此外,黑熊的族羣數量日益擴增,在覈心棲息地的黑熊族羣逐漸飽和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個體向淺山甚至平地擴張是很合理的生態現象。

林保署提到,目前尚沒有辦法明確說臺灣黑熊到底有幾隻,因爲要推估族羣數量必須捕捉黑熊進行標記之後野放;然後再隨機捕捉黑熊,計算其中曾被標記的個體所佔比例,才能推估整體族羣的數量,但這對黑熊而言,會是很大的干擾。即使如此,經由近年全臺的黑熊自動相機監測及通報等資料顯示,臺灣黑熊的族羣分佈與整體豐富度每年持續上升,且從原本的中高海拔向淺山地帶擴散。

近五年,海拔1200公尺以下區域出現黑熊的頻度也明顯增加,比起20年前的推估數字,臺灣黑熊的族羣數量增加絕對在倍數以上,我們後續會在適當時機跟大家說明,臺灣黑熊雖然仍列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但族羣狀況已經沒有瀕臨絕種之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