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原民文創聚落拚下半年試營運 「布是藝術節」4月登場

花蓮東大門夜市旁的「陽光電城」16年前啓用後因發電量不佳,閒置多年淪爲蚊子館,花蓮縣政府4年前爭取上億元經費活化空間,打造成原住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力拚下半年度試營運。(羅亦晽攝)

花蓮縣政府4月將在前身爲陽光電城的原住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舉辦「布是藝術節」,展現花蓮6大原民族羣的織布文化。(花蓮縣政府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東大門夜市旁的「陽光電城」16年前啓用後因發電量不佳,閒置多年淪爲蚊子館,花蓮縣政府4年前爭取上億元經費活化空間,打造成原住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目前室內工程大致完成,力拚下半年度試營運,原住民行政處4月將在館舍舉辦「布是藝術節」,在營運前增加空間知名度與曝光度。

位於花蓮市重慶路572號的「陽光電城」,1至3樓樓地板面積共1889平方公尺,還有半戶外空間、前後廣場及草坪,縣府2021年投入逾1.41億元,以4期工程將空間轉型活化爲原住民族文創產業聚落,未來除展示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銷售,還有表演平臺,並融合原住民服飾、工藝、樂舞、農特產及美食等多元文化讓民衆體驗。

原民處副處長徐採瑤表示,目前原住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內部工程已大致完工,待周邊環境工作完成後,就會公開招標委託營運,預計今年下半年約冬季會開始試營運,原民處爲增加空間知名度與能見度,館舍試營運前也會舉辦多場活動,如下月26日、27日即將登場的「布是藝術節」。

徐採瑤說,「布是藝術節」將使用住民文創產業聚落空間1樓策展,走進室內就可看到各族羣的特色織布,且現場還會設置一些互動式裝置及小教室,讓民衆體驗織布樂趣,場外則會舉辦市集展售最具特色的原住民族手作工藝品、服飾、家飾及文創商品,將花蓮織布藝術融入鄉親的日常生活。

原民處表示,布是藝術節是全國唯一以織布呈現大型意象及文化內涵的主題活動,結合花蓮6大族羣包含阿美族、布農族、撒奇萊雅族、太魯閣族、噶瑪蘭族及賽德克族等世代傳承的編織技藝,透過雙手將文化記憶編織成1條珍貴布料,並透過當代藝術創意的展現,帶給大衆全新印象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