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漁場變身開放實驗室 東華大學實作展自然生態成因
東華大學師生模擬中央山脈作爲大水庫的涌泉模型,讓小朋友認識壽豐鄉涌泉形成原因。圖/東華大學提供
國立東華大學執行國科會計劃,在花蓮壽豐鄉立川漁場舉辦「探究實作微學程」成果展,吸引約85位大小朋友參與,現場設有5大科普關卡與定時舉辦搶答活動,許多孩童與家長熱情參與。接下來在14日將舉行「科普趣味闖關及個人挑戰賽」,活動透過遊戲與實驗設計,讓民衆體驗生活中的科學。
東華大學指出,1日活動當天,師生透過多樣化關卡學習自然科學原理,例如模擬中央山脈作爲大水庫的涌泉模型、觀察黃金蜆對不同水質的行爲反應、探索蓮葉效應與仿生結構、體驗仿生循跡小車的運作,及自制簡易馬達觀察電磁感應現象等,現場迴響熱烈、笑聲不斷。
立川漁場環境教育講師餘經理也親自體驗各關卡,對於學生關主的解說與設計給予肯定。指導教授楊悠娟表示,感謝國科會、東華大學與立川漁場的支持,更感謝民衆熱情參與,看到大小朋友投入動手作、體驗觀察及溝通互動之後,能感受探究實作的樂趣;而關主們亦能透過現場的溝通解說,累積科學轉譯的實務經驗。
東華大學表示,「北花蓮全民科學周」活動由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規畫,推出的「科普趣味闖關及個人挑戰賽」將於6月14日上午9時至12時,在花蓮海星高級中學熱鬧登場,適合親子共遊,邀請大小朋友一起來挑戰。
東華大學師生從螞蟻利用費洛蒙溝通及追蹤發想,仿生模擬紅外線感應小車呈現螞蟻生態。圖/東華大學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