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湧「鏟子超人」⋯網紅點破臺人愛一窩蜂 憶八八風災一個月後更缺人
花蓮光復鄉洪災涌入大批「鏟子超人」協助救災,光復車站擠滿志工。記者陳敬豐/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強臺樺加沙帶來的大雨導致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近2000戶遭淤泥侵入,全臺不少民衆自發前往災區清淤,帶鏟子、穿雨靴的「鏟子超人」們涌入光復鄉,臺鐵甚至加開班次方便志工往返。不過,網紅「鳳梨王子」認爲臺灣人愛一窩蜂,過不久就退燒了,並呼籲大家在社會關注減弱時,應該持續幫忙。
「鳳梨王子」楊宇帆在臉書發文,分享自己過去在八八風災的經歷,他表示自己在八八風災一個月後才前進災區,觀察到臺灣救災常出現「一窩蜂」的現象,「跟中年的我一樣不持久」,他認爲臺灣人很有愛心,但也容易淪爲濫情,一堆人力擠進災區,沒辦法做到相當完善的人力分配,「當年我一個月後纔去災區,媒體其實都已經退燒,但我到了比較邊緣的區域,家裡都還是很多泥沙,資源過度集中」,楊宇帆建議若現在去人擠人不一定有效率,晚一點再去依舊有幹不完的活,到時候會更知道哪邊需要人力。
楊宇帆指出,災後初期因人力衆多,加上政府投入大量資源,許多粗重的清理能快速處理,但隨着媒體不再關注與民衆熱情消退,最耗時的「細清」往往落在居民肩上。他強調,這階段纔是真正最麻煩、最需要外界支持的時候,「就跟搬家一樣,最後的收尾最惱人,總有一種怎樣都收拾不完的錯覺」。
楊宇帆提醒,參與救災並非輕鬆工作,往往要長時間在烈日或悶熱的室內勞動,若平時缺乏運動習慣,「很容易腰就閃到」。此外,他也分享當時去救災,部落老人家爲了感謝他請他吃檳榔,說可以提神,結果卻出現心悸與頭暈,最後反而成了蹲在路邊被救的人,提醒大家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