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外海睽違3年再見1對虎鯨 賞鯨遊客嗨翻
花蓮多羅滿賞鯨航班昨天下午4時許,在花蓮燈塔東方約5至6海浬外,睽違3年觀測到虎鯨,讓船上乘客又驚又喜。(多羅滿賞鯨公司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多羅滿賞鯨航班昨天下午4時許,在花蓮燈塔東方約5至6海浬外,目視發現遠處出現虎鯨背鰭。(多羅滿賞鯨公司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虎鯨不常現蹤在東部海域,不過花蓮1艘賞鯨航班昨天下午卻在花蓮外海觀測到1對虎鯨,且速度穩定沿固定方向遊動,由於這是花蓮睽違3年再度出現虎鯨蹤跡,讓船上乘客相當驚喜,相關研究團隊將持續關注並做紀錄。
多羅滿賞鯨總經理呂世明表示,昨天下午4時賞鯨航班從花蓮港啓航後,船組人員在花蓮燈塔東方約5至6海浬外,目視發現遠處出現一高一低的虎鯨背鰭,經比對特徵研判爲1公1母,且速度穩定沿固定方向遊動,並未停留或改變路線。
他說,船組人員雖試圖開船接近,這對虎鯨卻始終保持距離,船隻遂轉爲低速平行航行,維持友善觀察,時間長達30分鐘,全程未乾擾鯨只自然行動。
呂世明興奮地說,虎鯨在東部海域並不常見,上次在花蓮海域觀測到虎鯨已是2022年6月的事情,之後未再出現,沒想到睽違3年能再次紀錄牠們的蹤跡,對團隊與旅客都是難得的經驗,「這片海洋比人類想像的更寬闊與神秘」!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介紹虎鯨特徵指出,虎鯨的性別可透過背鰭形狀判別,其中,雄性背鰭筆直且高大,可達2公尺;雌性相對短小,略呈弧形,因此從背鰭差異可初步瞭解個體的性別與族羣組成。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也提到,虎鯨等高警覺性物種對聲音與距離反應敏銳,觀察時需遵守友善賞鯨準則,包含低速接近、側後觀察、避免包夾路線等基本原則,以減少對鯨豚行爲的干擾。
此外,花蓮外海鯨況近期活躍,據多羅滿賞鯨統計,6月中旬至今,140次航班中有25趟航班觀察到抹香鯨,觀察比例接近24.7%,其中多次航班也成功紀錄抹香鯨的水下聲音,有助於後續物種識別與行爲研究。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表示,這些紀錄顯示近期東部海域環境條件良好,適合大型齒鯨活動,值得持續關注與長期紀錄,也再次突顯花蓮近海生態系的豐富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