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減災工程今發包!將分階段「降挖壩體」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距壩頂溢流高度仍有3.42公尺。(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持續紅色警戒,林保署花蓮分署表示,因壩體下方持續滲流,不排除短期內出現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減災工程今發包,廠商明天進場,待刷坡工作完成後,分階段降挖壩體。

花蓮分署表示,今天最新監測顯示,燕子口堰塞湖壩高約40公尺、水位高程266.58公尺,距離壩頂溢流仍有約3.42公尺之高程,湖水面積爲11.0公頃,蓄水量190萬噸,距壩頂滿庫230萬噸,仍有40萬噸蓄水空間,天然壩體積32萬立方公尺,目前壩體下方持續滲流,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距壩頂溢流高度仍有3.42公尺。(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

花蓮分署表示,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已完成湖區水位計架設,即時觀看水位觀測站水位、蓄水體積及氣象資訊;公路局東分局置於臺8線設置CCTV即時影像,觀看隧道溢流口與堰塞湖天然堆積壩體現況。此外,花蓮分署人員每天以UVA無人機空拍影像,協助監測判釋,並於魯丹橋東口以目測監控壩體變化及壩底滲流情況。

花蓮分署表示,燕子口堰塞湖減災工程今發包,廠商進場後,預計在刷坡工作完成,採分階段降挖壩體策略,第一階段繼續刷坡及施築堰塞湖壩體通水渠道,若堰塞湖水得以順利導流並沖刷壩體,壩體或可因此瓦解。若引水後壩體沖刷狀況不如預期,將進行二階段壩體降挖,以降低堰塞湖蓄水量。

因湖區水位隨降雨量變化、壩體滲溢及橋面溢流等狀況持續變動,仍列紅色警戒,密切觀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