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凸顯災害告警混亂影響應變?法制局及立委籲統一警報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圖/本報資料照片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留釀災至今已滿一個月,告警不即時始終爲災民詬病,儘管行政院災後公佈了比照海嘯警報的堰塞湖警報音檔,但朝野立委紛紛建議,應思考現行警報分類,是否有統一標準可能,避免民衆災害時因訊號多樣無所適從,影響應變效率。
內政部長劉世芳日前曾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迴應,會朝告警系統統一、明確的方向精進。
花蓮洪災過後,不少災民與居民抱怨告警不及,沒收到通知與撤離廣播,也凸顯現行警報機制對於堰塞湖災害尚缺乏明確處理,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經檢討後,稱未來將比照海嘯警報作法,透過警報鳴放預警並進行疏散。
不過,立法院法制局在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修正草案的評估報告指出,內政部應修正「災害防救法」,將堰塞湖災害納入法定災害,明定農業部作爲主責機關,將權責分工正式入法;再由農業部依法訂定堰塞湖災害警報訊號種類、內容及發佈時機等。
立法院法制局提到,現行告警類型繁多,涉及多個部會,包括水旱災、工業管線災害、礦災等不同災害警報,建議內政部通盤檢討警報分類,思考統一標準可能性,避免民衆於災害發生時因訊號多樣無所適從,影響應變效率。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日前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時也提到,現行告警聲音種類過多、民衆難以辨識,「防空警報大家一聽就知道,緊急疏散警報卻沒人知道是什麼」,建議未來告警簡化、明確並統一警報系統,方便民衆辨識。劉世芳當時迴應,會朝此方向精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