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光復商工泥濘中重生 校長想帶學生出國看世界

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感動校園樣貌短短不到3周已恢復7、8成,他透露軟體面不停頓,會努力推動國際教育,力拚明年帶學生出國看世界。記者林佳彣/攝影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釀災,光復商工校園滿目瘡痍成重災區,經各界大力幫助,10月13日迴歸實體上課。校長陳德明感動校園樣貌短短不到3周已恢復7、8成,他透露軟體面不停頓,會努力推動國際教育,力拚明年帶學生出國看世界。

陳德明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教系碩士,曾任職嘉義高工31年,時任國際教育交流聯盟第9區辦事處執行秘書,推動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3縣市的國際教育工作,他深信孩子走出國門、回來那一剎那的感覺一定不一樣,甚至有學生因此到國外進修、工作。

「這是我的第一志願」,陳德明於教職生涯第32年來到光復商工接任校長,談及起心動念是嘉義高工校長陳瑞洲、教育界校長先進們肯定他的能力,也鼓勵他有機會應該去幫助一個學校、改變孩子,便報名今年5月教育部舉辦的國立學校校長遴選,後來就如願真的來到花蓮。

陳德明認爲,臺灣孩子的競爭力不會是在臺灣,應該在世界各地,尤其光復國中是原住民重點學校,因此把過往經驗帶來花蓮幫助當地孩子,帶他們走出臺灣、開拓視野,希望透過教育改變學生,「結果這件事情還沒做到,就遇到這個大洪災來了。」

「我大概是目前全臺國立學校最紅的校長」,陳德明教職生涯第32年首度接任校長,8月走馬上任,9月就碰到如此重大事件,整個校園淹沒在淤泥裡,厚度30公分至最深1.5公尺,他一踏進學校,大腿以下全都埋在土裡。從完全被泥封的校園到學生可回校上課歷經3周,他感謝教育部、國軍、超人等各界幫忙,內心滿滿感動。

陳德明不灰心,學校復原是硬體面,軟體部分、自我期許的國際教育工作還是要做,「只有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跟未來,學生的教育不能等」,他強調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該做就是要做,不能因爲災害就停頓相關規畫。

他說,花蓮因交通等各方面現況,外國學生要來的機會相對少,「人不來,我可以帶出去」,目前已與同仁討論,將申請教育部相關計劃與經費,參訪日本、韓國等國的職業教育。

陳德明表示,「不管人多人少,至少讓孩子先走出臺灣」,看看與臺灣不同的國外教育體制、學校環境與氛圍,也能和當地學生實際交流、感受他國的教學方式,只要有一顆種子種下去,發芽後,就會影響到更多人。

「本來目標是如果可以,明年就要帶孩子出去。」雖學校受災,陳德明信心喊話會拚拚看,努力明年帶學生出國,也坦言這是一筆龐大費用,一趟韓國少說3萬元、5萬元,當地弱勢學生不少,若要出國一定要有政府補助,除了申請經費,若有善心人士願意捐助也很歡迎。

花蓮光復商工災後重生,已於10月13日恢復實體上課。記者林佳彣/攝影

光復商工校長陳德明認爲學生的教育不能等,會繼續推動國際教育工作,力拚明天帶學生出國看世界。記者林佳彣/攝影

光復商工從完全被泥封的校園到學生可回校上課歷經3周,校長陳德明感謝教育部、國軍、超人等各界幫忙。記者林佳彣/攝影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釀災,光復商工校園滿目瘡痍成重災區,經各界大力幫助,10月13日迴歸實體上課。記者林佳彣/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