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河上餐桌體驗「部落流水席」 坐溪中大吃浮誇石頭火鍋
▲期間限定的花蓮河上餐桌,讓旅客體驗雙腳泡在冰涼溪水中,坐在河上體驗「部落流水席」。(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蔡玟君/花蓮報導
炎熱的夏天在花蓮最消暑玩法,就是走進部落吃一場「河上餐桌」!先DIY製作自己的碗盤、參加山林導覽,最後走進秘境溪流,讓雙腳泡在冰涼河水中,大吃超浮誇的石頭火鍋。
▲河上餐桌所在的紅瓦屋老地方文化美食餐廳。(圖/記者蔡玟君攝)
爲了分享阿美族文化,一羣來自太巴塱部落的返鄉青年成立「縱谷線工作室」,從2019年起推出部落導覽體驗行程。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每年4月至10月間,在馬太鞍溼地旁的紅瓦屋老地方文化美食餐廳內,利用一旁的潺潺溪流,打造出精緻的「河上餐桌」體驗,讓旅人雙腳泡在冰涼溪水中,坐在木椅上,享用以原民食材製成的餐點,感受真正的「部落流水席」。
▲▼旅客可以DIY小夜燈。(圖/記者蔡玟君攝)
▲做自己的碗。(圖/記者蔡玟君攝)
▲▼聆聽溼地導覽。(圖/記者蔡玟君攝)
整趟行程從DIY體驗開始,縱谷線工作室與在地藝術工作坊合作設計手作體驗,例如取用臺灣常見的構樹樹皮,以錘子敲打製作成燈罩,再放入燈泡,就是專屬自己風格的小夜燈;透過讓旅人用檳榔樹皮製作自己的碗盤,瞭解阿美族人崇尚就地取材,大自然就是自家的寶庫的生活文化,再跟着部落族人的腳步走進山林,瞭解馬太鞍溼地特色與沿途植被。
▲▼河上餐桌旁設有拍照打卡點。(圖/記者蔡玟君攝)
日暮時分,旅人換上拖鞋,沿着階梯走下溪流中享用河上餐桌。水深只到腳踝的冰涼溪水中擺上長木桌與木椅,並裝上白色天幕與吊燈,營造浪漫氛圍;一旁還設有一座網美鞦韆,以溪流與樹林爲背景,滿足旅客拍照樂趣。
▲▼以滾燙石頭煮成的石頭火鍋。(圖/記者蔡玟君攝)
縱谷線工作室表示,河上餐桌餐點均使用阿美族人平常就會吃的食材製作,如第一道「石頭火鍋」,以檳榔樹皮製作成鍋具、放入切塊臺灣鯛、野菜、蝦等食材,再將數顆事前到溪中採集、燒烤至300度高溫的蛇紋石放入火鍋中,瞬間讓湯水煮沸冒煙,僅約5分鐘就烹調出一鍋香氣十足的浮誇石頭火鍋,也反映阿美族人愛喝湯的飲食習慣。
▲▼用超過2公尺的剖半竹子承裝主餐,每一道都是原民就地取材的食材。(圖/記者蔡玟君攝)
另一道竹製主餐更浮誇,在超過2公尺長的剖半竹子中放入8種特色原民餐點,再以多人輪流搬運的方式送入溪流、搬上桌,視覺與味覺兼具,讓許多人驚呼連連。
▲▼獵人餐包。(圖/記者蔡玟君攝)
▲臺灣鯛搭配原民自制胡椒粉。(圖/記者蔡玟君攝)
阿美族人過去進山打獵時,爲了方便都會製作「獵人餐包」隨身攜帶,河上餐桌則在這場饗宴中以小米、地瓜、光復鄉特有的紅糯米制作,讓旅客品嚐,包覆餐包的葉子還能當盤子使用,亦反映阿美族人取之於自然、物盡其用的生活態度。河上餐桌只到10月爲止,每趟行程約需6小時時間,建議穿着耐髒、不怕溼的衣着與涼鞋,才能盡情享受這場獨特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