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地震發疏散簡訊 光復鄉民虛驚

林保署花蓮分署派遣9人深山特遣隊實地探勘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隊員下山後形容環境就像是「世界末日」。(林保署花蓮分署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行政院長卓榮泰(右)慰問林保署花蓮分署堰塞湖踏勘隊,並稱贊是「9條好漢」。(王志偉攝)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災區仍在搶救復原,由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日前示警如果發生5弱地震會難以掌握,8日花蓮吉安鄉發生規模5級地震,雖未達堰塞湖紅色警戒疏散標準,但縣府消防局誤發簡訊,要光復鄉居民「立即啓動疏散避難措施」,由於923洪患陰影猶在,災民當下嚇得腦筋一片空白,事後縣府致歉,災民虛驚一場。

另外搜救人員昨持續尋找失聯者,早上在佛祖街336巷挖到1輛汽車,在車內找到失聯的砂石場黃姓老闆娘遺體,洪災已造成19人罹難,還有5人失聯。

桃園市長張善政8日在議會備詢時直言,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評估馬太鞍溪堰塞湖撤離規模達8000人,較前個監控團隊多10倍,但數據在潰堤前1、2天才出爐,撤退規模太大且太晚知曉,地方政府根本沒能力撤離這麼多人!中央應協助地方制定撤離計劃,遺憾最後竟是互踢皮球。

吉安鄉昨早發生規模5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縣府發出細胞簡訊指堰塞湖有壩體破壞疑慮,請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民衆立即撤離,引起災民恐慌,後來證實虛驚。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退休教授李錫堤表示,震度3級的加速度不大,通常需達震度5強或6弱,纔可能對山區造成「些微影響」;臺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則指出,地震無法及早預測,倘若壩體強度不足,則需要儘快擬定相關疏散計劃。

中央前進協調所副總協調官李孟諺表示,地震後監測堰塞湖、溪流狀況都正常,沒有新的大型崩塌,以現在水量500多萬噸,就算最壞狀況水流下來水位最多1公尺,不會越過堤防。

因堰塞湖位處高山無路可達,林保署花蓮分署組派9人深山特遣隊實地踏勘,隊員昨下山後形容沿途環境惡劣如「世界末日」、粉塵四散「太陽照不進來」,已蒐集沿途景況「看看是否能做一條路到湖區」,作爲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畫重要參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