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整外發表《刀鋒下的溫柔》 30年救命故事感動人心

病友黃秀政說,她曾很任性說「如果要爲保命而截肢,那她也不想活了。」感恩醫療團隊不僅救回她一命,更救回她一條腿。她創作一幅膠彩畫贈與簡守信院長。(花蓮慈濟醫院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整形外科」給多數人印象是打玻尿酸、拉皮、削骨等醫美療程,但有一羣整形外科醫師更像「人生維修師」,花蓮慈濟醫院今發表《刀鋒下的溫柔》新書,多位整形醫師齊聚,看過新書內容,特別感動,並邀請病友王秀政返院分享重生經驗,心中仍無比激動。

1988年臺大醫院培育的簡守信醫師來到花蓮後,整形外科才越過中央山脈,爲花東民衆提供醫療服務。醫院說,早年花東民衆口腔癌及頭頸癌的發生率極高,有賴耳鼻喉科團隊摘除腫瘤,整形外科團隊接手後續重建,「在這兩科緊密合作下,病人5年存活率在臺灣、甚至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培榕說,「整形外科」向來是耳鼻喉科的親密戰友,總是在他們切除頭頸癌腫瘤後,肩負起補肉、皮瓣接合、整形重建等重要任務,如今慈院每年有一百多位病人,共同合作(手術),整形外科鬼斧神工的重建手術,讓人驚歎,因此今天看到整外出書,特別感動!

慈濟整形外科醫師、護理師齊聚一堂,發表《刀鋒下的溫柔》。花蓮慈院醫師鄭立福(前排左起)、主任李俊達、副院長陳培榕、臺中慈院醫師簡守信、花蓮慈院醫師吳孟熹。(花蓮慈濟醫院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回到花蓮參與新書會,他說時光匆匆,但他都不會忘記病友「黃秀政」。將近30年前,當年17歲,帶着年幼的弟弟到超市買布丁,卻被砂石車重重輾過,當場失去意識。緊急送到花蓮慈院時,她渾身是血,腹腔、骨盆腔都已支離破碎,經骨科、一般外科、心臟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跨團隊分秒必爭地搶救。

「如果要截肢,那我也不想活了」,黃秀政住院住了大半年,經常在半夜大噴血,她說,簡守信醫師當時沒有允諾,卻跟她約了「大年初一」開刀,「沒有醫師會在大年初一開刀吧,但是我就在那天開刀,而且,我的腿,救回來了!」

黃秀政後來成爲壓花藝術老師,她今天特地送上一幅她所創作的日式「琳派」畫風的膠彩畫,送給當年爲了治療她,整個過年都待在醫院的簡守信,表達深深的感恩。

花蓮慈院整形外科30多年來搶救無數花東病患,整形外科主任李俊達,不僅爲許多頭頸癌病人術後重建,更參與多項國際醫療個案在花蓮的跨科合作手術,包括連體嬰的分割等,他也開創「超級微創旋轉刮刀切除術」,成功治療許多靜脈曲張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