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白鼻心遭「路殺」身亡 懷中緊護幼獸惹鼻酸
花蓮市十六股大道附近有白鼻心母獸疑遭車撞死,1只幼獸依偎在懷中。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評估,幼獸生命跡象穩定,已轉送至臺東池上鄉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將評估野放。(花蓮縣府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市長魏嘉彥日前晚間在十六股大道路邊附近發現一隻白鼻心母獸疑遭車撞死,還有一隻幼獸依偎在母親懷裡,他小心翼翼將母子移置路旁,避免再遭輾壓,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獲報到場確認,幼獸沒受傷,已轉送野灣中心飼養,評估野放。
花蓮市長魏嘉彥日前在市區發現一隻白鼻心疑遭撞死,懷裡還有幼獸,立即移置到路旁避免再遭輾壓,並通報救援。(魏嘉彥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通報的花蓮市長魏嘉彥表示,15日晚間返家途中看到路中間有動物疑遭車輛撞擊倒臥,原本以爲是貓,近看才發現是白鼻心,爲避免影響用路人安全,他下車將死亡白鼻心移到路旁,驚見懷裡還有1只幼小白鼻心,還緊抓着已斷氣的白鼻心媽媽,趕緊通報協助送醫、安置。
縣府動植物防疫所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於當晚約10時將白鼻心寶寶帶回安置,並連續兩天持續在附近巡查,但未再發現其他同胎幼獸。
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長周黃得榮表示,白鼻心母獸確認死亡後已帶回冰存,後續將疾病檢測;幼獸身長約30公分,重約6200公克,生命跡象穩定無外傷,確認已長乳牙,考量仍在哺育期,須專業醫療及飼養,已轉送臺東縣池上鄉野灣野生動物救傷中心,評估後重返自然。
縣府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白鼻心是臺灣原生的中型哺乳類野生動物,棲息于山區、丘陵與農村環境,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近年來「路殺」已成牠們主要的生存挑戰。
花蓮市長魏嘉彥到動植物防疫所關心白鼻心幼獸照顧狀況。(魏嘉彥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魏嘉彥、周黃得榮提醒,白鼻心看起來無害,但牠是狂犬病的高風險傳染動物之一,也要注意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防範。呼籲不棄養家中寵物、不接觸捕捉飼養野生動物、要每年帶犬貓施打疫苗。
下半年狂犬病巡迴注射服務,10起萬榮鄉及卓溪鄉陸續辦理施打作業,請飼主帶毛孩打疫苗,可上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官網查詢。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縣府也將於10月10日在太平洋公園海濱辦理健走活動,呼籲民衆支持動物友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