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颱風釀災 高雄後勁排水失靈屢遭水患再掀爭議

楠梓宏榮裡辦公室現況。記者林保光/攝影

樺沙加颱風過境帶來驚人雨量,全臺多處傳出淹水淹災情,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更是奪走14命。中油高雄楠梓後勁勞工住宅近年因轉型產業園區,舊有排水系統失去作用,社區屢淹水,居民多次陳情市府檢討排水系統,卻遲未獲重視,擔憂後勁恐淪水患犧牲品。對此,經發局迴應,依法施工並設滯洪池,將持續監測水患。

居民指出,後勁勞宅過去依賴中油高雄煉油廠的防洪系統,日治時期設置的南幹線排水,原本分流東口至曹公圳、西口至蓮池潭,並配合兩座5萬噸洪水緩衝槽,能有效調節山洪。隨着煉油廠拆除,西出口遭封堵,洪水僅能導入東大排。一旦後勁溪滿水迴流,社區及廠區就難逃淹水。

高雄市政府推動楠梓產業園區開發,卻未同步規劃新防洪系統,僅讓民營廠房進駐,結果一遇豪雨,社區首當其衝。去年凱米颱風65公分積水、10月山陀兒颱風更淹至80公分,宏榮裡辦公室地下室也全面淹水。

這些災情並非突發,而是中油高雄煉油廠拆除,舊有防災系統失去作用後逐步惡化,「我們只是要一個不會淹水的家,爲什麼總被忽略?」無奈表示爲了產業園區順利開發,犧牲居住正義,後勁勞宅居民似乎被當成次等公民。

居民直言,根本問題在於西側出口遭封堵,單靠東大排難以宣泄,若無新的分流設計,即使有滯洪池也僅能短暫應急,無法真正化解極端氣候挑戰,另有民衆憂心,臺積電楠梓廠雖將基地墊高3米,但周邊若防洪不足,恐仍會淪爲「孤島」。

高市經發局強調,楠梓產業園區開發均依出流管制法規辦理,施工前送交水利局審查通過後才動工,並遵守先建後拆原則,確保新設臨時排水系統完成後纔會廢除既有幹線,以維持排水功能不中斷。

經發局表示,園區已規劃總量5萬5953立方公尺滯洪池,可在暴雨期間暫存雨水,避免因後勁溪水位高漲造成逕流水倒灌,設計並未忽視暴雨因應,所有排水設計均依法規範執行。

中油高雄楠梓後勁勞工住宅近年因轉型產業園區,舊有排水系統失去作用屢遭水患。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楠梓宏榮裡辦公室現況。記者林保光/攝影

中油高雄楠梓後勁勞工住宅近年因轉型產業園區,舊有排水系統失去作用屢遭水患。圖/翻攝自爆料公社

中油高雄楠梓後勁勞工住宅近年因轉型產業園區,舊有排水系統失去作用屢遭水患。圖/翻攝自爆料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