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符仔也能開畫展!臺西藝術家丁仁桐創作圓童夢

臺西鄉藝術工作者丁仁桐以宮廟符咒創作各式各樣符畫作品,並在雲林縣文觀處藝術中心展出,歡迎觀賞。記者蔡維斌/翻攝

「小時候亂塗鴨叫做畫符仔!」雲林縣臺西鄉藝術家丁仁桐遍訪各宮廟,實現童年夢想,把40多幅符畫作品搬上藝廊,透過符畫創作重新詮釋臺灣「符咒文化」,也期待藉由這場獨特的「符畫展」帶領年輕一輩認識日漸式微的宗教文化。

早年小孩塗鴨亂畫的圖常被大人稱是「畫符仔」,包括許多印象派的抽象畫作,也常被老一輩的人稱是在畫符仔,即「看不懂」的意思。

身兼臺西鄉藝術發展協會發起人的54歲藝術工作者丁仁桐打趣說,小時候他愛幻想也愛畫畫,常常天馬行空到處亂塗鴨,總被父親責罵「畫甲土雷雷像在畫符仔」,至今印象深刻,沒想到長大能以「畫符仔」開畫展。

臺西藝術工作者以宮廟的平安符創作40多幅作品,在雲林縣文觀處藝術中心展出,還附贈作品明信片可寄給親友平安。記者蔡維斌/翻攝

「符仔」不僅是趨吉避凶的平安符,也是乩童扶鸞以有含義的文字、圖畫與神明溝通的符號,丁仁桐說,多年來和各地宮廟接觸,認爲畫符不僅學問大,也含蘊許多人神之間的神秘對話,更貼近許多人的生活。

他說,他常以家鄉歷史文物作爲創作靈感,臺西人多半以漁養維生,靠天吃飯,宗教信仰成了重要的精神寄託,所以臺西宮廟特別多,他發現各廟的平安符不僅有宗教意義,也蘊含文化藝術。

創作之前丁仁桐走訪5、60家宮廟,收集各式各樣不同的平安符,也請教廟方或道教人士,發現對符仔的畫法和解讀各有不同,一筆一畫都有獨特的含義。他說,訪廟期間發現不少宮廟的平安符多半以電腦繪圖製作,早年木雕版畫拓印的符咒已不復見,於是他以符咒作爲創作藍圖,臨摹40多件作品。

他說,一般人看不懂符咒,對平安符的印象,只用來消災解厄保平安,其實每張平安符的構圖、線條,以及所形成的圖案有如抽象畫一般,有其藝術性,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大家對日漸式微的宗教符文符畫有新的認識。

農曆七月賞符保平安,即日至9月16日在雲林縣府文觀處一樓展覽中心展出,還可獲贈作品明信片寄給親友送平安,歡迎觀賞。

爲創作符畫丁仁桐遍訪各宮廟,收集各式各樣的平安符。記者蔡維斌/攝影

臺西鄉藝術工作者丁仁桐以宮廟符咒創作各式各樣符畫作品,並在雲林縣文觀處藝術中心展出。記者蔡維斌/攝影

臺西鄉藝術工作者丁仁桐以宮廟符咒創作各式各樣符畫作品,並在雲林縣文觀處藝術中心展出,歡迎觀賞。記者蔡維斌/翻攝

臺西鄉藝術工作者丁仁桐以宮廟符咒創作各式各樣符畫作品,並在雲林縣文觀處藝術中心展出。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