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分析…美若斷軍援 烏數月內恐武器短缺

美媒報導,美烏領袖在白宮談崩後,川普政府擬切斷對烏軍援。華爾街日報及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文章指出,一旦沒了美國支持,烏克蘭就不得不靠國內和歐洲友邦的國防生產,恐在幾個月內面臨武器短缺,而當前問題在於歐洲國家有無足夠火力及政治意願協助烏克蘭抗俄。

官員與分析家表示,少了美方支持,烏軍幾個月內可能維持戰力,之後就會彈藥短缺,也無法得到若干先進的美製武器。

美國前總統拜登卸任前從美軍現有庫存中調出武器,並與美國軍火商簽署供應彈藥、防空飛彈及其他物資的合約,但尚不清楚川普政府是否會停止其中部分供應,一旦供應開始耗盡,基輔將不可能在短期內替換美方提供的部分先進武器,像防空系統與地對地彈道飛彈,因爲歐洲友邦生產的數量不夠多,歐洲軍火庫規模也不如美國,這三年來又一直「輸血」烏克蘭,使歐洲的武器庫存銳減。

歐洲官員直言,美烏領袖談崩凸顯加快援烏腳步急迫性。基輔經濟學院校長米洛瓦諾夫說,歐洲有能力幫烏克蘭,包括可能採購美製武器移交基輔,但要是川普開始迫使歐洲領袖從烏克蘭抽身,例如揚言中斷美歐情報共享,屆時歐洲領袖是否會繼續與烏同在,則沒有人真的有把握。

另外,美國對烏所有軍援資金已做出承諾,但裝備交付處於不同階段,在美烏談崩後,川普政府不太可能給予更多援助。

據澤倫斯基說法,二○二二年俄烏開戰以來,美國已提供近七百億美元(約臺幣二點三兆元)軍援,令其他友邦的援助相形見絀,但這三年來歐洲持續穩定加強支持,已給予逾五百億美元軍援。歐洲官員更稱,歐盟、英國與挪威去年提供基輔約二百五十億美元軍援,比美國還多。

烏官員提到,基輔大力擴充國內軍工業,去年生產一百五十萬架無人機,讓烏克蘭儘量減少抗俄付出的人員傷亡,今年預估生產三千枚飛彈及三萬架長程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