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密切關注”:如果不想利率失控,日本可以這麼救日債,但代價是美債!

日本長期國債市場正遭遇一輪猛烈拋售,華爾街密切關注一種潛在的救市方案:日本政府或要求國有機構大舉買入本國國債,而資金來源,可能是拋售手中的美國國債。

本週,20年期日本國債拍賣遭遇冷場,收益率飆升,重創長期債券。其中,4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3.7%,自4月以來已上升整整1個百分點。對於久期接近20年的債券,短短几周內投資者損失接近20%。

巴克萊全球研究主席Ajay Rajadhyaksh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這種拋售潮持續,日本政府可能不得不動用國有實體來支撐國債市場。

Rajadhyaksha提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可能路徑:像日本郵政、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等關鍵機構可能會被“悄悄通知”,需加大國債購買力度。他表示:“如果真有需要,最快的做法就是告訴日本郵政:‘你們得立刻買入500億美元的長期國債。’”

但這個方案並非沒有代價:爲籌措購買日債的資金,這些機構很可能拋售海外資產,首當其衝的便是美國國債——這是日本投資者持有最多的外國債券。

日本債市崩盤“幕後推手”

Rajadhyaksha在《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中直言日本債券市場“正陷入困境”,他指出導致日本債市崩潰的幾個關鍵因素:

通脹持續高於2%:日本通脹率目前爲3.6%,過去三年一直高於2%,這意味着3.15%的30年期債券收益率實際上是負實際利率。

傳統買家退場:日本保險公司幾乎已停止購買超長期債券,以滿足最近引入的經濟償付能力比率要求。

財政擔憂不斷加劇:美國正在敦促日本將國防支出提高到GDP的3%(目前爲1.6%)。執政聯盟正在考慮追加預算,而反對派則在推動降低消費稅。

日本央行開始量化緊縮:央行仍然持有驚人的50%以上的日本政府債券。但隨着通縮時代結束,央行已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允許現有債券持有量逐步釋放到市場中。

而日本債市的動盪已經開始影響全球市場。自週二以來,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上升近20個基點,達到2008年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5%。

“久期在發達經濟體之間是可替代的。如果投資者看到日本國債或英國國債收益率急劇上升,他們會急於在類似債券市場中出售久期敞口。發生在日本的事情不會僅限於日本,”Rajadhyaksha警告道。

日本有哪些“救市方案”?

Rajadhyaksha在《金融時報》文章中分析了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日本央行可以更快速地提高利率。但上次會議上央行的態度出人意料地更爲鴿派,下次會議要等到6月中旬。

Rajadhyaksha認爲,日本政策制定者通常不傾向於在會議之間採取行動,除非未來幾周經濟數據顯著疲軟,否則收益率上升可能會持續。

在市場急需指引之際,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對國債收益率飆升保持沉默。據報道,植田和男週四在加拿大班夫參加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後表示:“我不想評論債券收益率短期走勢的具體細節,但我當然會繼續密切關注。”

另一種方案是,財政部可以減少發行長期債券,增加短期債券的發行量,以緩解長期利率壓力。但財政部在4月已經這樣做了,卻沒有成功,而且也不願採取計劃外行動。

因此,通過日本政府“指導”國有機構買債可能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Rajadhyaksha承認,日本財務省以這種方式影響準政府機構的投資決策,在政治上將是困難的。但考慮到日本央行不太可能在其預定的決策日期之間改變其政策,因此對於希望控制市場走勢的官員來說,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不過,即使日本郵政等機構真的介入購買,Rajadhyaksha也坦承這只是臨時解決方案,他表示:“如果你想根據通脹現狀或日本財政狀況爲30年期債券應該保持在目前水平而不是高出50個基點找出基本面理由,我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