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手撕黃霄雲的音樂版權擦邊行爲,網友:只怪唱的太火了

久未在熱搜露面的華晨宇,因一則音樂版權糾紛,再度闖入大衆視野。

而這一切的起因,是 95 後新生代女歌手黃霄雲在翻唱華晨宇經典曲目《煙火裡的塵埃》時,於尾奏部分擅自引用了一段他未對外授權的原創吟唱,由此引發了雙方關於版權的激烈爭議,一場音樂圈的風波悄然拉開帷幕。

先將目光聚焦於《煙火裡的塵埃》這首歌。它誕生於 2014 年,是華晨宇收錄在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中的早期佳作。

其創作陣容堪稱豪華,由林夕操刀作詞,西樓負責譜曲,西樓與鄭楠共同編曲。

歌曲一經推出,憑藉優美動人的旋律以及深刻獨到的立意,迅速在樂壇掀起波瀾,收穫廣泛讚譽。

次年,更是榮膺音樂風雲榜組委會推薦十大金曲獎,成爲華晨宇音樂風格版圖中極具標誌性的作品。

回顧這首歌的誕生歷程,充滿了機緣與故事。

當時,在版權公司提供的衆多歌曲小樣裡,華晨宇僅聽了第一耳,便被西樓譜曲的這支 Demo 小樣深深吸引,果斷敲定。

完成編曲後,心懷忐忑的他,向著名作詞人林夕發出邀請,希望其爲歌曲填詞。

林夕在擔任《直通春晚》評委期間,對華晨宇的音樂才華記憶猶新,接到邀請後,欣然應允。

起初,林夕依據對華晨宇的初步印象,打算延續爲張國榮創作《我》時的思路,以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爲方向創作。

然而,華晨宇卻謙遜表示,自己遠不及張國榮那般耀眼,更像一顆平凡的小小塵埃。經過深入溝通,林夕爲其三次修改稿件,纔有瞭如今廣爲傳唱的版本。

再來認識一下黃霄雲。對於不太關注音樂綜藝的觀衆而言,這個名字或許稍顯陌生。

1998 年,黃霄雲出生於貴州,身爲布依族女孩的她,自幼便顯露出非凡的音樂天賦。

2011 年,年僅 13 歲的她在 CCTV3《歡樂一家親》貴州黔南州選拔賽中嶄露頭角,斬獲一等獎;2013 年,15 歲的她在 “貴青杯” 歌唱比賽中榮獲金獎,並於同年順利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專注美聲唱法的學習。

2015 年,成爲黃霄雲音樂生涯的關鍵轉折點。這一年,17 歲的她登上《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的舞臺,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汪峰組四強、全國 16 強的佳績。

她那如水晶般清澈透亮的嗓音,以及極具穿透力的高音,使其被讚譽爲 “鄧紫棋的接班人”。

在當下青黃不接的華語樂壇,實力出衆的黃霄雲與單依純、希林娜依・高一同,被視作新生代的傑出唱將,頻繁現身於各大知名音樂綜藝節目。

去年,黃霄雲受邀參加火爆全網的《歌手 2024》,儘管踢館未能成功,但憑藉一首《星辰大海》,成功讓更多觀衆記住了她的名字。

此次她與華晨宇之間的爭議,實則並非源於對《煙火裡的塵埃》的抄襲。事實上,黃霄雲團隊通過與 “華納版權” 對接,已合法獲得該歌曲的翻唱權,並錄製了屬於黃霄雲的錄音室版本,前期流程並無不妥。

問題出在這個錄音室版本中,添加了一段別具一格的吟唱設計。而這段吟唱,實則來自華晨宇在參加《歌手》節目時,爲表演《孩子》這首歌所即興創作的部分,是他獨一無二的靈感結晶。

如今,這段吟唱卻被挪用至黃霄雲版本的《煙火裡的塵埃》尾奏。

簡單來講,黃霄雲團隊雖購買了《煙火裡的塵埃》的翻唱權,卻擅自將華晨宇自創的吟唱加入其中。

需明確的是,歌曲的翻唱版權歸屬於華納,華晨宇並不持有;而那段舞臺上誕生的吟唱設計,纔是華晨宇的個人創作成果。所以,黃霄雲若要添加這段吟唱,理應先取得華晨宇本人的許可,而非僅僅圍繞歌曲本身的授權問題打轉。

據音樂圈專業人士透露,此類現象在過往並不鮮見,但行業慣例是雙方先進行溝通,在原創作者同意授權後,詳細註明取樣來源。這不僅是對原創的尊重,更是對音樂行業和自身職業操守的維護。

今日下午,華晨宇工作室發聲,表明已主動與對方溝通,然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同時強調拒絕音樂版權擦邊行爲。

反觀黃霄雲工作室,自 3 月 31 日發文後,至今保持沉默。

這場音樂版權爭議引發了廣泛關注,大衆期待雙方能早日通過有效溝通化解矛盾,同時也期待兩位才華橫溢的歌手,未來能爲聽衆帶來更多精彩絕倫的音樂作品,在音樂之路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