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連續五年浙江省第一
姚玲利
4月15日晚,湖州小梅港體育公園裡1.2公里的濱湖健身步道上,市民散步或是跑步;不遠處的籃球場、網球場裡,擊打聲、喝彩聲交織在一起。這座開園僅1年的綠色運動公園,已然成爲市民爭相打卡的“網紅地標”,累計入園人次已突破10萬。
從“運動去哪兒”到“運動隨心選”,湖州用系統性佈局破解全民健身難題。近年來,湖州市緊緊圍繞羣衆關切的“去哪兒健身”需求,因地制宜建設健身步道、傳統體育設施和多功能運動場等,組織不同形式的賽事和公益活動,形成了“10分鐘健身圈”。截至2024年底,湖州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爲3.6平方米,連續5年位列浙江省第一。
“我們通過摸清不同區域人羣的體育需求,建設對應的體育場地設施。‘十四五’以來,累計建設基層體育場地設施938個,落實建設補助資金7785萬元。”湖州市體育局羣體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家住湖州南潯區石淙鎮石淙村四新家園二期的何先生,經常在“家門口”打乒乓球。“下樓走路3分鐘就有個運動場地,很多學生、年輕人在這打球。不用像以前那樣要去體育館搶場地了。”他說,2024年這裡的閒置場地被改造成乒乓球場館,購置了4張乒乓球桌臺,成了大家運動的好去處。
湖州高質量推進體育設施建設的亮點隨處可見。吳興高新區和德清縣武康街道千秋社區建起了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安吉縣天荒坪鎮銀坑村楊柳橋自然村則是擁有了村級全民健身廣場……“家門口”的鍛鍊場地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湖州各地建成的運動場地陸續組織了各類賽事與公益體育活動,社會體育指導員開設了公益課程,供大家參與學習。小梅港體育公園已舉辦“鄉村振興杯”長三角區域團體邀請賽、長三角女子俱樂部邀請賽等體育賽事50餘場,還積極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及公益培訓100餘場,爲市民帶來豐富的體驗。
“今年,全市計劃新改建羣衆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500個,充分利用閒置場地做實嵌入式文章,推進‘10分鐘健身圈’城鄉全覆蓋,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湖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