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作文·寫生課 | 聽着流水聲,聞着花草香,如何寫出《改變的力量》?
改變的力量
文/彭治旗
剛到隨棠書院時,天空還沉着一些灰雲,雨點稀疏地落着,但天空很高,並不壓抑,不多久,天光就像水波一樣,層層地推開灰雲,天空變得清朗。
這是重慶嘉陵江大石壩的一段,當我們下到荒草灘,太陽便出來了,毫不客氣地與我們迎面相撞。天氣變化如此突然,身上燥熱起來。這樣的氣候,卻是植物們的天堂。在這片還保留着自然野趣的荒灘上,各種植物競相展現生命的奇觀。蘆葦森森,葎草鋪地,泥胡菜和益母草開着紫色的花,蒲兒根開着黃色的花,酸模葉蓼吐出了一支箭,上面綴着細小的白花,而蒲公英在結籽,白色的蝴蝶翩然往來……生命在這裡相遇,每一天、每一個下午,都有不同的變化,或許明天我們看到的又是另外的樣子。
河灘上的鵝卵石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像不可分開的朋友。我們遇上時,它們早已變了模樣。千萬年之前,或許它們來自同一座山,同一塊石,被風切割,被水沖刷,相互衝撞,棱角丟了,野性丟了,慢慢變得圓潤光滑,近之可親。這是時間的雕琢,在時間的長河裡,無數的生命被改變,屈於環境,委於時事,但有的卻堅守着,如鵝卵石一般,堅硬的基因始終未變。那相撞時鏗然作響的叮噹聲,穿越了千萬年的時間長河,依然撥動着我們的心絃。
一江如帶,順勢而流;一橋若虹,飛架兩岸。從秦嶺深處流瀉而出,包容了多條水系的嘉陵江,從小變大,從狂野變得溫柔,從轟然作響變得靜默如玉,它變了很多,攜兩岸風景,攝人心魄。當孩子們走近它時,無不想與它嬉戲一番,一塊塊的鵝卵石,被投擲出去,水面盛開了一朵朵的浪花。它能包容我們的玩笑,亦能與兩岸煙火和諧相處。每當華燈初上,江上倒映着城市,仿若水中亦有山城的歡喜,美食香飄處,食客衣袂盈門,熙來攘往,熱鬧非凡。
對岸高山聳立,河谷幽深,仿若天塹不可逾越。如今,一頭連江北,一頭連渝中,交通變化,生活便利,汽車、地鐵呼嘯而過,連接的是未來美好的生活。山城人們勇於改變,把高山峽谷變成大道通途,征服了自然,改變了環境。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這裡一切都發生着改變。氣候一日不同,植物一季多變,家鄉面貌日新月異,舊貌換新顏。周邊有洋炮局,1862年創辦,抗戰時西遷重慶,爲抗戰提供了60%的彈藥。洋炮局五一開業,“Young Power”,就是這種力量,這種年輕的力量,改變着一切。
而未來的改變,正發生在孩子們身上。今天我們從課堂走向自然,從拘束走向自由,舒展着心靈,飛揚着文思,把過去的記憶,把未來的想象,讓一切不可改變的改變,讓一切不可能的可能,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力量,也是我們的使命。
寫作覆盤
2024年5月4日,我和十幾個孩子走到了紅巖村大橋下,戶外作文,感受、思考自然與人文,做了一次寫生課。
《改變的力量》是我在這次“戶外作文·寫生課”上的寫作練習。
我一直認爲,教寫作,要手把手地帶着寫,要在寫作中才能學會寫作。“戶外作文·寫生課”給了我們一個條件,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和感受,擁有了一段共同的經歷,在此基礎上,一起寫作,相互交流,這樣更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當然,因爲閱歷和眼界的差異,我們的文字有着不同的面貌,我會更多思考人生的價值及意義,孩子們更多思考豐富的生活內容,各個不同,都是極好的。
從隨棠書苑集合開始,我就開啓了我的觀察之旅。當時飛着雨滴,我擔心天氣變得越來越差。到了橋下平臺,趁着下雨不能下到河灘,我給孩子們講了觀察之法。不久,雲開雨散,終於晴朗了。
先下到草灘,我和大家一樣,開始辨識植物,我重點觀察了一些花,除了顏色外,我還注意到酸模葉蓼與衆不同的花蕊,“酸模葉蓼吐出了一支箭,上面綴着細小的白花”,後來我就把這個細節寫了進去。
到了河灘,開始大家還有點拘謹,連撿一個鵝卵石都是小心翼翼的,後來變得大膽起來,有同學使勁地往水裡砸石頭,水花四濺,轟然有聲,充滿了年輕的力量。
在周圍觀察了一番,橋、山、水等等,也想了很多,它們之前是什麼樣子的,未來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細細想來,讓人沉思。
玩得差不多了,我把大家召集到一塊兒,問大家有什麼問題,有同學說“不知道怎麼寫”,其實,這個時候我和同學們一樣,沒有什麼思路,加之之前此地我寫過兩篇文章,這次我想挑戰一下,寫不一樣的主題,無疑就增加了難度。
寫作好玩的地方就在這裡,它不確定,永遠神秘,只要你沒有結束,它始終充滿無數的可能,吸引你去挑戰和創造。
這就像人生,我們並不知道以後我們會過着怎樣具體的生活,做什麼具體的事情,它神秘莫測,卻讓我們爲之癡迷。如果市面上出售一種魔法,能看到未來每一天我們過的生活,我相信很少有人願意爲之埋單,因爲實在太無趣了,太固定了,太直白了。
沒有思路,但我也必須開頭。萬事開頭難,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哪怕跌跌撞撞,也是成功。我鼓勵自己,給自己打氣,而不是反覆唸叨“我不會寫”“我不想寫”。
於是,我寫下了標題“美麗的遇見”,因爲今天我到了嘉陵江邊,遇見了這麼多美好的同學、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風景。
但寫完第一段,我就感覺不對,因爲最初我遇見的是不好的天氣,後來天氣才變好的,怎麼說都有點彆扭,當然也可以挽回去,說什麼美好的遇見,最初並不那麼美好,要細細品味,要等待要發現,也像這片河灘,最初亂草叢生,污穢遍地,現在卻是一片美好的風景一樣。
看起來思路清晰,主題鮮明,沒什麼問題,但我過不了自己這關。這個主題已被寫爛了,你再怎麼裝飾,也是沿着之前很多人寫過的東西,重複老調罷了。
正在焦慮之際,我擡頭四望,再次回首走過的路,之前認真觀察的素材,這時卻以想不到的角度,像江水一樣洶涌而來。天氣在變,植物在變,鵝卵石在變,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在變……哎呀,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孩子們也在變,從教室走到戶外,學習方式在變,他們未來有更多的可能,創造更多的變化。於是,我修改了題目,寫“改變的力量”,然後,一氣呵成。
寫作心法
覆盤寫作過程,以下幾個方面特別重要,它們促進了我順利完成寫作:
第一,要認真觀察,並熱愛所觀察的對象,它們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寫作需要理性的方法,更需要情感的驅動。比如,我對着一朵花看了很長的時間,還細數了它的花瓣。
第二,要學會連接,相信萬物皆有關係。天氣、植物、鵝卵石、五四青年節、孩子們……這些好像沒什麼關係,都被我用“改變”這個關鍵詞連接了起來,使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第三,不要急於求成,寫不出來也沒有關係,不要強迫自己。焦慮的時候,你可以起身看看周圍的風景,感受一下路過的風,聽一聽周圍的聲音,調動感官來幫助思考。比如這次我找不到寫作思路時,就“擡頭四望,再次回首走過的路”。
第四,要學會與自我對話,鼓勵自己,不要反覆說“我不會寫”“我寫不出來”“好多字太難了”,要像老師一樣對自己說“彭治旗,你一定能寫出來的”“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要什麼”“這裡這麼美,你難道沒有發現嗎?”“看,這顆鵝卵石多麼漂亮”……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心理學的說法,人不僅用大腦思考,五官感受同樣在思考。我多次感受到這樣的奇妙,比如,走到大霧裡,好像走進了一個奇幻的仙境,在那裡我彷彿擁有了魔法。
“戶外作文·寫生課”,不是遊學或研學,我想做成這麼一種課,它引導孩子們在觀察體驗的基礎上,學會深度思考,挖掘自己的原生力量,即使僅僅面對一片樹葉,我們也能創造出一個獨特、新奇而美麗的世界,可以說,我們就是新世界的定義者。正如,我在文中結尾所說:
今天我們從課堂走向自然,從拘束走向自由,舒展着心靈,飛揚着文思,把過去的記憶,把未來的想象,讓一切不可改變的改變,讓一切不可能的可能,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力量,也是我們的使命。
課程諮詢,請加雨希老師微信
1.
2.
3.
4.
講師簡介/Profile/
彭治旗:曾擔任《課堂內外·創新作文》主編10餘年,《學語文之友》讀寫專欄特邀專家;持有人社部中國繼續教育工程協會頒發ACD青少年生涯規劃導師中級證書;策劃數十本暢銷圖書,著有《中考作文提分有辦法》(三冊)。
曾聯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開發創意寫作課程,參與策劃南開大學文學院“語文素養通識課程”;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命題評審委員會委員,被邀全國各地講座300餘場。
通過“文字素描”“萬物互聯”的方法,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誤區,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發展寫作特長;指導上百名學生參與各類作文競賽,獲得全國知名高校的認可和青睞。
圖書期刊打折優惠中……